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dhist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
中文名 偈语 拼 音 jì yǔ 释 义 预言的话语。 信 仰 佛学
目录
1 金刚偈语
▪ 序 一心—雷恩
▪ 第一品 法会
▪ 第二品 善现
▪ 第三品 大乘
▪ 第四品 妙行
▪ 第五品 如理
▪ 第六品 正信
▪ 第七品 无得
▪ 第八品 依法
▪ 第九品 一相
▪ 第十品 庄严
▪ 第十一品 无为
▪ 第十二品 尊重
▪ 第十三品 如法
▪ 第十四品 离相
▪ 第十五品 持经
▪ 第十六品 能净
▪ 第十七品 究竟
▪ 第十八品 一体
▪ 第十九品 法界
▪ 第二十一品
▪ 第二十二品
▪ 第二十三品
▪ 第二十四品
▪ 第二十五品
▪ 第二十六品
▪ 第二十七品
▪ 第二十八品
▪ 第二十九品
▪ 第三十品
▪ 第三十一品
▪ 第三十二品
2 六祖偈
▪ 行由第一
▪ 般若第二
▪ 疑问第三
▪ 定慧第四
▪ 坐禅第五
▪ 忏悔第六
▪ 机缘第七
▪ 顿渐第八
▪ 宣诏第九
▪ 咐嘱第十
▪ 缘起偈
▪ 无常偈
▪ 七佛通戒偈
▪ 三力偈
▪ 回向偈
▪ 诞生偈
▪ 六祖
3 记载
金刚偈语
金刚经四句偈语——鸠摩罗什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
诠释:这就是金刚经的核心四句偈语。一切有为的法(即一切存在),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金刚经偈诠释
诵佛一声法立断,念经一句法即亡,寺庙造像皆非佛,一心不二是金刚(一心工作为本)。——译者 雷恩
序 一心—雷恩
金刚一心 即非非心
传持偈语 福德永昌
诠释:金刚的本名是一心,即不是二心;只需传持四句偈语,福德永昌。这本是轩辕黄帝所说的立四面,惟传一心。(月牙山人曰:“万法皆空,惟有一心。”)
第一品 法会
如是我闻 世尊千众
食讫洗足 敷座而坐
诠释:这是我见到的,世尊与千余众乞食后,洗干净了脚,铺好了席子坐好,开始法会(原是丐帮大会)。
第二品 善现
应如是住 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诠释:应该像这样安静停下来,降伏自己的心,保持清净;世尊只是这样说的,愿意喜爱听慢慢听我说来,真善立即体现出来。
第三品 大乘
如是我闻 降伏其心
菩萨有相 即非菩萨
诠释:这是我听到的,降伏安顿自己的心;大乘法菩萨没有相,如果见到菩萨有了相,那不是菩萨。(安心清净,不造假相,可见的相都是假的。)
第四品 妙行
如是布施 不住于相
福德如是 不可思量
诠释:如果是布施,不要给画像、雕像的布施;福德就是这样的,这样福德不可思量,这是好的行为。
第五品 如理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非相 即见如来
诠释:凡是所有的雕画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能认识到雕画像不是菩萨,等同立即见到了如来世尊,这是如来真理。
第六品 正信
无复我相 无非法相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诠释:不要给我画像或者塑像,那都是人相、众生相、寿命者相;没有法像即是不着相,真法应舍弃一切,何况假法?这是正信。
第七品 无得
无有定法 法不取说
一切贤圣 无为法别(一心)
诠释:没有定法,真法难于形容;一切圣贤都是无为法(即金刚一心法),不要逆心、逆势而为,这是无得。
第八品 依法
受持四偈 其福胜彼
所谓佛法 即非佛法
诠释:受持四句偈语,福德远胜一切;
一切诸佛都不是佛,一切佛法都不是佛法,这是要依的真法。
第九品 一相
须无所入 斯无往来
阿无不来 无诤三昧
诠释: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
所以,不要诤讼而能专于一境是人中最为第一,这就是一相。
第十品 庄严
是名庄严 生清净心
身为大不 是名大身
诠释:以庄严自居的不是庄严,应生的是清净的心;不要以身为大,名才大于身,真是名的庄严。
第十一品 无为
诸恒河沙 以用布施
受持四偈 胜前福德
诠释:用恒河的沙那么多的布施,不如受持传讲四句偈语的福德多,惟一心而无它为,这是真一无为。
第十二品 尊重
闻说是经 乃四句偈
皆应供养 如佛塔庙
诠释:听到传诵的经是四句偈语,其他一切经都不是经;人人供养四句偈语,尽能受持读诵,四句偈语即是寺庙;人人当知如果有成就必是受持四句偈语这个最上第一希有的法;如果有四句偈语在的地方即为有菩萨,这是尊重四句偈语。
第十三品 如法
是名般若 是名微尘
恒沙布施 不如四偈
诠释:金刚般若波罗蜜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名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不是微尘,只是名微尘;善男、善女做恒河沙那么多的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语的福多,受持四句偈语是如来真法。
第十四品 离相
离相名佛 得闻是经
受持偈语 则如如来
诠释:离开一切诸相(像)是真佛,听到离相是真经(经书皆为假,佛像皆为假,菩萨是利益众生,而不是向众生索取,而是向人布施。);能于受持读诵四句偈语,你就如同如来,同时告诉别人都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不向一切塑画相布施即是离相。
第十五品 持经
恒沙布施 千万亿劫
受持四偈 则为是塔
诠释:若有善男、善女连续三日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必是无量百千万亿劫;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四句偈,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思议功德,如同拥有了宝塔。这是持此经的功德。
第十六品 能净
受持读诵 世罪消灭
经义果报 不可思议
诠释:能受持读诵四句偈语,世代的罪业即可消灭;四句偈语的意义和果报都是不可思议的。这里说的是四句偈语可以消除业障。
第十七品 究竟
即非庄严 是名庄严
通达无我 真是菩萨
诠释:庄严的寺庙本不是庄严,只是它的名字庄严;真的菩萨是通达无我无相的。这里讲的是究竟根本菩萨是无我的,菩萨住的不是庄严的寺庙而是心灵(菩萨又名明心)。
第十八品 一体
诸心非心 过去之心
现在之心 未来之心
诠释:一切心都不是心,只是名字为心;过去的心是空的,早已不存在了,不可得;现在的心是空的,空不可得,实也不可得;未来的心没有来是空虚的,不可得。这里说心本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与身体同为一体,是用来思考的。
第十九品 法界
大千七宝 以用布施
因缘福多 得福德多
诠释:用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那是因缘在于福多,得福多是因为德多的缘故。这里说的是法界之中在于德多通化,不在于布施。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如来不应 具足色身
如来不应 具足诸相
注释:如来不应允各色来装饰身体,因为具足色只是名;如来不应允见到各种相(相),因为诸相具足只是名。这里说要离开色和相(即远离一切画像和一切雕像)。
第二十一品 非说
说法无法 是名说法
彼非众生 是名众生
诠释:说法者无法可说,那是托说法的名;他不是众生,只是借众生之名罢了。这里讲非说,说法者不是正真的说法,只是借说法和众生之名另有企图。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三藐菩提 为无所得
无有少法 是名菩提
诠释:我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那里没得到什么,乃至一点点法都没得到,只是一个名罢了。这里讲,本来无法可得(注:只有一心)。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
是法平等 修诸善法
所言善法 即非善法
诠释:是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最高觉悟;如果他说自己的是善法,即不是善法,只是借善法之名。这里讲的是清净内心,心存善意,一心让自己的方法技术更好。
第二十四品 福智
七宝布施 受持偈语
于前福德 百不及一
诠释:用七宝布施和受持讲说四句偈语相比,福德百不及其一,布施万千亿不及受持四句偈语一句的福德多,这里讲福智无比的是受持四句偈语。
第二十五品 化无
不度众生 无我如来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诠释:如来不度众生,也没有我如来;众生没有如来的相,没有人相、众生相、以及寿终者的相,便是自己度自己。这里讲的是如来化无时不要为如来造像,也不要为别人众生造像,不要为寿终者造像。
第二十六品 法身
以色见我 以声求我
人行邪道 不见如来
诠释:不要以造拜如来的色相见我,不要以念经求如来,这是人行的邪道,是见不到如来的。这里说的是如来的法身不是各种造相。
第二十七品 无断
汝若作念 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 不说断相
诠释:你不要念我如来,不要念阿弥陀佛,一念所有的法就断灭了;不要做的是嘴里老叨念我如来,嘴中不说我便是断了相。这里讲的是要法不断不灭就不要嘴里不停的念阿弥陀佛。
第二十八品 不受
恒沙七宝 知法无我
胜前福德 不受功德
诠释:知道一切法无我(不为己利)其功德胜过布施所有的恒沙和七宝,不要贪著,不接受功德。这里讲的是不要贪受功德,一切不自私自利。
第二十九品 威仪
人言如来 若来若去
若坐若卧 此名如来
诠释:有人说如来似来似去,似坐似卧,这是邪恶的说法,只是借如来的名另有所图罢了。这是讲的是如果谈论如来的威仪一定是另有所图罢了。
第三十品 一合
一合相者 即不可说
凡夫之人 贪著其事
诠释:有人说世界是众多微尘组合的相,实不可以这样说;凡俗的人是为了贪图某事来借微尘众、一合相的名。这里讲的是凡俗的人借一合相的名来欺诈而已。
第三十一品 知见
不生法相 所言法相
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诠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不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借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名罢了;不要产生法相,没有法相,人所说的法相不是法相,是借法相的名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里讲的是要知道法相的背后目的。
第三十二品 应化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诠释:这就是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有为法是指违背自然规律、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一切方法,所以要无为。月牙山人曰:“无为有三种定义:第一,顺应符合自然规律,不贪为。第二,快乐的学习研究自己技术达到更好。第三,一心为一,即惟格一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