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仰,选择好方向,即刻出发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行。有些人充满好奇心与渴望,走过一处又一处瑰丽的风景,仍一直向往远方未知的景色;但也有些人,准备了一生,却未曾出发过。

就像曾经的哈罗德。

从一个小酒厂的普通销售代表岗位上退休,工作算不上成功;与妻子莫琳冷战分居20年,感情谈不上成功;儿子不与他做任何一次的正面交流,得不到儿子的尊重,算不上好爸爸;15岁的时候妈妈弃他而去,爸爸临死的时候不承认有他这个儿子,家庭无任何慰藉;他在酒厂工作一辈子,退休的时候,甚至没有一场欢送会,足以证明同事关系也是平平。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过去六十五年的人生平淡得像白开水,许多回忆已经开始在脑中褪色,甚至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得了老年痴呆。就这样,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等待最后“良日”的到来。

直到老友奎妮罹患癌症即将离世的消息打破了这种平静,二十年前的好友即将离世,却激活了业已沉寂的记忆,往事如池塘里的气泡一般逐个浮现,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哈罗德开始思考:

“我是谁?”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哈罗德出发了,受加油站女孩的启发,他踏上徒步去看望千里之外奎妮的旅行,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

人生总需要这样一次出发,不论是“不去会死”,还是“再次出发”,旅途的意义只能由自己来赋予,只有自己坚信,才有可能坚持。

87天,627英里,从未做任何准备的哈罗德徒步纵贯英格兰,做到了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事,这过程中伤痛过,消沉过,怀疑过,但最后仍重拾信心;孤寂过,喧嚣过,迷失过,但最后收获爱人的支持。

虽然出发的理由来自于一个善意的谎言,虽然一路上走了许多弯路,虽然直到最后哈罗德也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出发的答案,但毕竟他以这样特殊的方式陪伴了奎妮的最后一程,并学会放下心结。

作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像一个关于人生的隐喻。人需要信仰,也要去践行信仰;需要物质,但不能被物质束缚;要有独行的力量,也要有爱人的陪伴;需要经历,更要学会放下。即刻出发,去看那些平日看不到的风景,去见那些平日见不到的人。

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仰,你不需要准备太多,带着信念出发即可,因为如果你落入谷底,想要走出去,那么总要做点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