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还是伤人》坚持第368天分享(2016.01.14星期四):
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得到惩罚,也就是说,在面对问题时候,你所说的话和做的事是在“帮人”还是在“伤人”?假如你的朋友或者同事跟你发生了矛盾,并且对你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刚才的所作所为,你去想一想,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你会感激人家的帮助吗?你会认为这个人是在为你好,而你决定把你的问题都告诉他吗?如果不是,那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对孩子说这些话?这样说会有效吗?当让孩子去想想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恐怕此时孩子们想的更多的是父母都做了些什么,父母这样对他们多么不尊重、不公平,有些孩子可能会满腔愤怒和怨恨,想要如何扯平,或者在总结经验,下次怎样做才能不被抓到,更糟糕的是那些因此而把自己看作是“坏孩子”,从而打击了自信心,伤害了孩子。该面对问题该如何处理能起到“帮人”的效果呢?假如当小孩子弄洒了牛奶,不去责备他,而且问孩子“怎么办呢?”孩子去拿毛巾处理,你就是在教孩子生活技能,并且为孩子提供机会发展他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假如当你十几岁的孩子放学回家晚了,你不是在吼孩子,而是等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以后,共同找到双方都尊重的解决方案,你就是在教孩子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且让孩子明白要尊重你的要求。当孩子在院里玩球打破了别人家的窗户,你不骂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是赔礼道歉并给人家换玻璃(最好用孩子的零用钱买材料),把错误看作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你和孩子不但是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是相互尊重,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把原来的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变成教给孩子“要做什么”,“伤人”也就变成了“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