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之人甚多,喜收藏者也不少,但是很多人反映收藏之物十之八九都是仿制品,如何鉴别真伪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头疼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揭示一下目前市场上的造假内幕,大家在收藏之时留个心。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字画造假时,有人画人物,有人画山水,有人画花鸟,各取所长。”同时,印章的用料也非常讲究。如果用普通的印泥,颜色太艳,而且印泥吃不到纸里去,普通人拿放大镜一看就露馅了,所以刻出章子来,必须用他收藏的老印泥来盖章。不仅如此,还有人专做仿制印章,保证这些章子都可以在画家的印章图录上能查到。
对千把块钱的买家,这种专业性的造假网络根本看不上眼。他们制造仿品的销售范围,包括北京、江苏 、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大小不一的画廊,目前国内实力最大的拍卖公司,在拍品征集时,也会专门到他们店里拿货。
一些拍卖公司征集的拍品不仅全部拍出去了,而且每张拍品的起拍价5万元,最终拍出价格都是50多万元。
王个簃作品(伪)
手段升级,视频造假
为了证实画作的真实性,几乎所有的画作上,都附有一张画家本人的合影。还有画家创作这幅画的视频资料,就是为了向买者证实这张画是真迹。
有记者曾走访了一位画廊老板,他给记者看了这位大师创作这幅画的视频,也有画廊老板拿着这幅画和大师的合影。由于老板开价不高,他非常心动。但在妻子的警告下,他又找了一位行家帮他掌了掌眼,不料行家看后直接说是仿品。后来才弄明白,视频是真的,照片也是真的,但画确实是假的。经纪人在拿到真迹后,找人把画仿制出来,然后把真迹藏起来,配着视频和照片卖的却是仿品。
经典作品造假的背后,有一个清晰的利益链条在做支撑,而假画进入拍卖行只是诸多造假环节中的最后一步,是将造假花费的成本翻倍收回。这个过程,行业内称为假画的“洗白”。所谓的“洗白”,是指把学术专家、出版社、美术馆体系 、市场和拍卖行等捆绑在一起,使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利。
业内行家为记者揭开了这个链条的操作步骤 :
第一步,选定画家及作品,并找到仿其画作的高手,作品既可以由一人完成,也可由多人按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制假者付给仿画者的费用一般很低。
第二步,找学术专家为赝品写文章,这些“吹鼓手”一般选择大学的知名学者,付以高额酬金,有些专家明知是赝品而装作不知。
第三步类似于北京老钟提到过的做出版,将赝品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以证明作品的“真实性”。
第四步,办展览,由于这个赝品背后的专家文章、出版物和展览全部具备,到拍卖会上拍就顺理成章了。
一旦某一幅画操作成功 ,造假者会依照这个程序 ,继续推出更多的同类作品。这样 ,类似的赝品会陆续面世,鱼龙混杂般被更多的藏家抢走。
钱松岩作品(伪)
熏泡蒸变出“老纸”
老画作假要比现代作品要难得多,为了让伪品看起来更真,除了画作本身的“品质”外,要特别注意其纸张的新旧、落款、装裱等,团队分工明确,且每一流程都有人“把关”。
没有老纸的,就靠技术手段做旧,通常用烟熏、茶水浸泡等手段,使纸张发黄,然后再放进高温的屋内蒸发水分,使纸张更脆,造成文物的年代感,看上去像是旧物。把原装原裱的画换画芯,用老材料套裱,然后把套裱的画挂在院子里让它风吹日晒,过一段时间揭下画芯再裱。这样裱过三五次,就成“旧”的了。
做旧字画
电脑让造假更便捷
在造假的方式中,最传统的临摹造假已经在悄悄被高科技手段所取代。把纸覆盖在真迹上一笔笔描下来,用放大复印的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画册中复印画面与款识。方便得多,也真实得多。这样做出来的字形、行款准确,不易辨别,稍不注意就容易打眼。
电脑扫描让造假更便捷:只要将一个书画家的作品输入电脑,将其组合成画面的各个元素调出来,再重新组合,就会成为一幅新的画面。还有的将一位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输入电脑,通过重新组合,就不知能“创作”出多少种不同的条幅与对联。
齐白石作品(伪)
凭章看画基本失效
以前印章模仿很难,现在简单得很,直接用现代技术翻一下就行。一是电脑激光刻章;二是拍照制版刻章。
有人会问,电脑刻章真的就毫无破绽吗?
肯定会有,有些塑料、树脂材质的印章会收缩;而金属材质的印章太死板。模子里出来的,缺乏金石气。
所以,我们在平日的收藏中,要仔细体会,多看真迹,就能够看出破绽来。相信无论作假者如何周密,总是能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仔细观察才能提高辨别水平,发现破绽。
题外话:
经常会写一些国内外画家故事、艺术家访谈、关于艺术的趣闻趣事、以及拍卖市场行情。大家还对哪些艺术相关的问题感兴趣,或是想看我写哪些艺术家的故事。
请大家在下方评论区里告诉我,我会认真阅读,也会为你写你想知道的,关于艺术的文章~
最后,谢谢你的喜欢,每一个赞,都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