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码字有好几种。一种是被命题,按照现有的题目去构思、搜集材料、组织语言等;一种是有感而发,因为身边发生的事情、心中的某些想法或者突如其来的灵感,动笔进行记录、抒发或者创作;一种是想要写点什么,动笔之前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自己具体要写的是什么。
本文探讨的是第三种,适用于想练练笔,但是没有特定写作目标的情况。比如我这种,挑战日更又没有一点文字储备的。
总结起来,就是想过去,看现在,思虚拟。
码字的题材来源,大体有这么几种:
1.过去的回忆。主要是自己亲身的经历或者听说的故事,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再次想起来的时候有了新的体会或者想法。抒情一点比如思乡文、实际一点比如各种经验工具文、叙述一点比如非虚拟故事文。这种题材的好处是其本身有一定的时间积累,笔者对大致内容较为熟悉,情感走向把握更为准确。
2.当下的事件。可能是自己或是他人正在经历的事情描绘或者观点论述。比如大部分的观点文,都是笔者写作当下对某个时间或论点的态度,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社会热点分析文,以及由笔者爱情、亲子、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点滴引发的分享文。这种题材的好处就是️事件正在进行,对于笔者来说情愫正浓,易于言表,对于读者来说共鸣感较强,易于引发讨论。
3.虚拟的构思。有可能为了表达一种态度、反应一种现实、或者描述一种情感,笔者虚构出一个故事,用各种时间空间下任意主角的虚拟经历引发读者的联想。比如形形色色的小说、天马行空的故事等。这种题材的好处就是没有太多局限,笔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么真正开始落笔呢。尤其像我一样将码字作为业余爱好而非本职工作的人。
首先,对于想写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打开电脑再来想今天写点什么一般效果都不好。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任何引发自己思绪的点都可以用简单的标题随手记下来,作为将来码字的灵感,然后不断累积相关的素材,最终动笔。这样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灵光一闪。比如我今天记下来的就有:宿舍趣事两三则,为什么女人停车比男人难,小孩看电子产品一天到底多长时间合适,乐高侠(虚拟)……这样在真正动手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这些码字倾向,挑选感受最强烈素材最丰富的进行创作,一次针对一个主题,其他的继续积累。
其次,明确自己的码字小目标和时间安排。我始终觉得码字需要一个独立的时间,这样思维比较连贯,文字比较流畅,风格比较统一。那么这个集中的码字时间就会影响当日的码字目标。比如一个小时,完成中长篇小说的创作会有所局限,但是对一个过往趣事进行初步的整理可能刚刚好。
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而不是动笔。码字的时间安排尽可能集中,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分别写一个小时,不如某个时间段集中写两个小时。这样心里有把握再动笔,就不会面对电脑不知所措。
并且,码字目标尽可能分解明确。比如今天的目标就是完成一个故事大纲,或者一则短篇趣事等等。如果目标定的又高又大,太容易有挫败感或者赶时间,这样完成质量都不会太好。
更为要紧的是,规划的时间一定要比安排的时间短。也就是说如果安排了2个小时,那么最好规划1到1.5个小时的码字目标。
第一,这可以保证一定的修改时间。如果需要每天或者经常练笔,那么写作一定还在比较初期的阶段,所以对自己的稿子修改锤炼非常重要,而修改的最佳时间之一,就是刚刚写完的时候。这个时候通读自己的文字,可以立刻发现逻辑的不通顺,文字运用的不准确等。
第二,这可以确保自己的文字不会在才思泉涌的时候被迫停止。有的时候灵感或者思绪是边写边有的,因为码字的时候头脑在高速运转,经常会给作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富足的时间安排,可以尽可能的抓住这种巧思,创作出目标以外的作品,最起码,可以用大概的文字记录下这种思绪的火花以便后用。
日常的积累,明确的规划,灵感的捕捉,希望大家都有源源不断的才思,最终能够心有所想,笔有所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