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暴雨过后,最讨厌走路。
城市里那些水泥、柏油,方砖铺就的道路,平时总是一副笔直宽广,相貌堂堂的样子,一旦积雨,就成了藏污纳垢的怪兽。它们蛰伏着,冷不丁地含着脏水喷你一口,搞得人狼狈不堪。
图片|黑桃-艾斯-摄
这时候总不免想念幼年时的自己,竟然曾经那样期盼且享受过雨天。
直到有一夜,在恼人的雨声中,
一径熟悉的石板路悄然入梦,
山长水远,迎我的思绪回到过往,
用记忆的手掌轻抚故地,代替还乡。
故乡的石板路并不齐整,每块石材都大小不一,但走在上面很是稳当。各家三五岁的孩子都敢放到石板路上探险──看似坚硬的大青石,有跌倒也不伤人的温柔。
图片|顾小白-摄
那时候最喜欢听雨落在石板上,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粒粒溅开,散落到石缝里,喂饱一路的苔藓。这些滴滴答答的声音,不是落玉盘,是下课铃,挠得人心痒痒。
图片|顾小白-摄
图片|音乐心情-摄8
这时候就会和小伙伴一起冲到街上,扛着伞、踏着雨靴跑跑跳跳,故意踩起石板上的一窝窝浅水,以此为乐。有时跑得太快,雨后的石板又滑,难免要摔个屁股墩儿。没事!朋友之间没什么好尴尬的,抱着肚子取笑一番,倒成了那雨天最快乐的回忆。
图片|阿汤哥-摄
图片|福建老邱-摄
如果哪天只有一个人,索性鞋也不要了,就打着赤脚,在青石板上一趟趟地来回走,感受石面透过脚底传来的阵阵清凉,因为天气和作业带来的燥热和烦恼,很快便一扫而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石板路曲曲折折,
蜿蜒连接它的每一条支流。
从东口到西口,从这家到那家,
连起了邻里之间最淳朴的感情。
石板路的尽头有一口老井。因为年代久远,井沿早被磨得玉光水滑,井边上簇着一圈青苔,有些不知名的绿植也被水汽养得很好,间或还会长出红色的小果,很有生气。
图片|夷陵光影剑客-摄
图片|如风0758-摄
老井的水冬暖夏凉。冬天会泛起白雾,孩子们都觉得神奇,以为这是古井的灵气。夏天的水可做冰粉,撒点白糖同吃,又滑又甜。用来冰镇西瓜也很好,凉得恰到好处,比冰箱出品更沁人心脾。
所以盛夏到老井担水的人特别多。有时天刚蒙蒙亮,就能听见铁桶和扁担的碰撞声。人多的时候,铁桶就在石板路上排起长队,男人们一边等候着取水,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玩笑打闹起来,场面就更热闹了。
图片|音乐心情-摄
图片|牛牛-摄
等太阳出来,各家的女人也忙活完了,她们喜欢搬出小凳坐在门口,抓一把瓜子,一边磕,一边晒太阳,还一边唠家常。
至于那个挑着甜酒、摇着拨浪鼓的老头,谁都不知道他是从哪条路来的。但只要他一出现,就会突然变成明星──身后准要跟上一串儿眼馋的孩子。
图片|CJ-Design-s-摄
到了晚上,虫鸣声四起,各家的灯也一盏盏地点亮。人们围着桌吃着喷香的柴火饭,犒劳自己一天的辛勤。那些暖黄的灯光从木叶窗里透出来,筛在石板路的积水上,风一吹,会泛出鱼鳞一样好看的金光。而月光落在这里,则是九州一色的银霜。
图片|阿洋-摄
那时候,我们总以为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不会改变,
就像青石板路,走也走不到边。
谁知道蓦然回首,离它已那样遥远。
岁月就是落入石板隙里的雨水,
走了就不会再流连。
那些纵横交错的石板路,总有一条岔道连接着“外面”。外面的大千世界有无限可能,也对躁动的少年有无限诱惑──这种诱惑,更甚于下课铃一般的雨声。
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我们挥手作别,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直到只剩脚下的石板还在送行。
图片|陈跃陆-摄
低头的时候,突然间好奇,那些平滑的光泽,是因为多少人走过?那些深浅的车辙,是因为多少车碾过?那些凹凸的水坑,又是多少雨季的漫长刻印呢?凡此种种,我们也许遗忘,但青石板都为我们记得。
我们这才知道,在故乡,每一块古旧的石板都那样有心,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我们成长的脚步,也给我们种下的思乡的病根。我们沿着石板路走出了小村小镇,却再也走不出它圈住的眷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石板,石板亲,青石板连接的,是最亲的曾经。
如果这个夏天,再来一场暴雨,
我就去找一条青石板路,
扯开领带,踢掉皮鞋,端正地赤脚站好。
等石板开口,给我唱已忘记的歌谣: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
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
我相信石板记得它听过的声音,
就像我们记得自己走过的路。
我相信曾经拥抱过美好,
而今就有信心能撑过寂寥。
我相信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我相信远方和家乡中间,
有一条青石板承载着希望。
图片|门外汉-摄
图片|bnbirzim-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