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东坡最想住在哪里?】
不是他的家乡眉山,也不是有着西子湖的杭州,更不是“此心安处”的岭南,而是,常州。
先说一下,常州、宜兴是一个大的概念,在行政上宜兴属于常州,在地图上看,宜兴是被常州包裹起来的一个县城。
宜兴古称阳羡。而“买田阳羡”(在“阳羡”买房)有时候是一个典故,表示准备归老,不一定是真的要去“阳羡(宜兴)”买房。
他最早是在1057年进士及第的宴会上,听同科进士、宜兴人(当时就属常州府)蒋之奇介绍宜兴,当时就被迷住了,决定以后要到那里买房——这与我们现在有钱时候的心态是一样的。
不过那时他才20来岁,退休养老的事还很遥远。
20多年过去,这个当初雄心万丈的年轻人被现实按在地上反复摩擦,1085年,苏轼结束在黄州5年的贬谪生活,被召到河南汝州——这是一个好消息,虽然没有升职,但是离皇帝近了。
苏轼倒并不想去走马上任。他先是到筠州去探望了弟弟子由,然后一路奔江宁,与王安石开始了那次“伟大的见面”,并盘桓多日。
到扬州、泗州时,他先后写了两封上呈给皇帝的表奏,希望能在常州居住。他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写道:“……而赀用罄竭,无以出陆,又汝州别无田业可以为生。犬马之忧,饥寒为急……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特许于常州居住。”
这时候,他终于有时间和心情来实现当年的愿望,所以一方面给皇帝上奏,一方面迫不及待地委托朋友在常州代自己买好田产。
宋神宗当时重病驾崩,朝廷正在大赦天下,对于苏轼这点小要求,自然是恩准,苏轼终于如愿以偿。
这首《满庭芳·蒙恩放归阳羡》写的就是他的兴奋之情:
【满庭芳】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正月十九,河南汝州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郡,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去掉典故,词的意思还是好懂,写他从黄州乘船去汝州,走到南郡,就收到准许他住到常州阳羡的圣旨,他立马调转船头往常州去。“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看看这急切的心情。一个“归”字,已经是早把常州作眉州了。
虽然还有“老去君恩未报”的遗憾,但不是不报,更多是报恩无门吧。
而其中有一句“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初读费解,细品却很有滋味。
这是对自己新居,也就是新生活的向往和具体的想象,他买的房子视野非常好,黄昏时能看到大片的夕阳,而不是“很多夕阳”。
下阕主要写他被造化所弄,卷入风波,浪费了大好时光。
可惜的是,他还没高兴几天,高太后摄政,苏轼进入迅速崛起、火箭式上升的仕途模式,在常州没住多久,又要匆匆离去。
在词的小序中提到他当时离开黄州的时候写过一首《满庭芳》,是这样的: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份依依不舍,是真实的,而他想去常州定居的急切心情,也是真实的,甚至,他后来说“海南万里真吾乡”,也是真实的。
到一处,便爱一处,这就是苏东坡的可爱之处。
【东坡日历】
2025年2月16日,周日,乙巳蛇年,农历正月十九
44岁,是日,在彭城(江苏徐州),赵抃加太子少保致仕。上贺启。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正月十九,时任徐州知州。
50岁,是日,赴汝州(河南汝州)团练副使任途中。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郡,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轼。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正月十九。
53岁,是日,侍御史王覿奏,云我不宜久在朝,宜与一郡。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正月十九。
55岁,是日,在钱塘,应王伯扬之请,为伯扬书《麻田吴道人供养普照王像赞》。范祖禹上劄子(zhá zi),乞早召还我。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正月十九,时任杭州知州。
58岁,是日,文勛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勛为我所援引。轼。宋哲宗元祐八年(I093)正月十九。
62岁,是日,在归善(广东惠州),录所作《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示吴复古(子野)。轼。宋哲宗绍圣四年(1107)正月十九,时任宁远军节度副使。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
宋哲宗绍圣四年(1107)正月十九,广东惠州
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
要会无穷火,尝观未尽油。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