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97年,但作为一门学科真正引起科学界注意始于Morris〈莫里斯〉,1950年研究发现:英国公共汽车驾驶员和售票员在心脏病发生率及危险性的明显差异。
1954年,克劳斯‧韦伯(Kraus-Weber)之体适能测验结果发现,当时美国青少年之体能状况远比欧洲各国落后,令政府和全国民众极为震惊。
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率先成立「青年体适能总统委员会」,1956年,又率先举办「体能与运动之总统会议」,并在会上针对美国青少年体能水平之低落提出警告。
02
1957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活动协会(AAHPER)进一步提出「青少年体适能测验计划」(The Youth Test Project),并于1957~1958年间,进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垒球掷远、折跑步、50码、600码等七项全国性的第一次体适能普查;并于1958年9月公布该项测验结果与青少年的体适能常模。其后,体适能的理念逐渐得到美国社会和运动生理学界的重视,世界各国争相仿效,我国也不例外。
1980年,Jensen等认为个人适应能力是指外在与内在活动能力的总合,而体适能是其中的一部份,其内容包括个人特性及运动能力表现的特征,如肌力、耐力、柔软度、动力、敏捷及速度等 。
03
1984年,Lamb以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分析体适能,认为“体适能是促使目前及未来生活挑战得以成功的能力”
1996年,美国健康与服务部定义体适能为“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 (A set of attributes that people have or achieve relating to their ability to perform physical activity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1996 ),而具有良好体适能的人通常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执行每天的事务而没有过度的疲劳;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并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997年,Howley和Franks将体适能定义为“具有低患病风险和具有足够的精力参加各种体力活动的身体完好状态”
2005年,我国浙江大学王健教授编著《健康体适能》教材,指出:依据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将其区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前者主要由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与运动竞技能力有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
而健康体适能主要由那些与人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通常主要包括心血管适能、体脂含量、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
其中,心血管适能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血液运输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能量物质同时维持机体从事体力活动的能力。
由于拥有良好心血管适能的人通常也具有较好的运动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因此,心血管适能有时又称为心血管耐力或者有氧适能.
体脂百分比是指人体体内所含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肌肉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缩时依靠肌紧张来克服和对抗阻力的能力,通常以对抗和克服最大阻力的重量、力矩或作功功率表示;肌肉耐力是指骨骼肌维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一般以定量运动负荷的次数、负荷持续时间或者输出功率变化来表示。
柔韧适能是对机体单个关节或者多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度,通常由骨关节结构和肌肉、韧带以及关节囊的长度和伸展性等因素决定。此外,著名的健康体适能研究专家Bouchard和Shephard还根据健康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多年研究成果建构了新的健康体适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体适能是多个生理参数的综合,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的基本项目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四大方面,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测评对象的需要进行扩展。
著名的健康体适能研究专家Bouchard和Shephard根据健康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多年研究成果构建了新的健康体适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与以往的健康体适能“四要素”模型相比,新提出的健康体适能共包括22项检测项目,分属身体形态、肌肉、运动、心肺和代谢5个不同的构成要素,含有与人体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密切相关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指标。
表1 Bouchard 和Shephard的五要素健康体适能模型
形态 |
肌肉 |
运动 |
心肺 |
代谢 |
体重/身高比值 |
功率 |
灵敏度 |
亚最大运动能力 |
葡萄糖耐受 |
身体成分 |
力量 |
平衡性 |
最大有氧功率 |
胰岛素敏感性 |
皮下脂肪分布 |
耐力 |
协调性 |
心脏功能 |
脂肪和脂蛋白代谢 |
腹部脂肪 |
运动速度 |
肺功能 |
代谢底物氧化特点 |
|
骨密度 |
血压 |
能量代谢 |
||
柔韧度 |
04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所下的定义为: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007年ACSM提出,“运动是良医”
2012年6月中国启动。倡导将体力活动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体征,纳入医生问诊体系中,并将运动处方作为诊疗的基本内容。
2014年7月27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同意开展“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动管理应用研究”课题项目的决定。
2014年8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于开展“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动管理应用研究”课题发出项目通知,希望已经使用或准备使用健康体适能测评与运动管理技术开展健康体检或健康管理的单位积极报名,成为我国首批“健康体适能与运动管理应用研究”单位。
出品 | 体立方社区
联系电话 | 010-62978361
阅读原文:http://tilifang.lofter.com/post/1e30ccf1_bbe7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