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读到先生答德章“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我们受日常世俗所限,衡量任何事物的准则就是功利。以功利来衡量圣人,乃大错也,所谓圣人“只论精一,不论多寡”,不是用斤两能衡量的。质相同,量又有何用?由此想到一个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做人的底线破了,不管堕落多深,究竟是堕落了,反之,达到了圣人的标准,何必用高深的层次来评价衡量呢?
“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动和静都是从本体即心而发的,心无所谓动和静,心定,动静皆无妨。
”上智下愚,不是不可移,只是不移”。除非先天的愚笨,怎能不可改变?只是不想改变,还是修心的问题,知道愚而不去改变岂不更愚吗?多少时候我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足,囿于惯性,不去做改变,这是最应该去改变明对的,时刻内省,突破自己。
”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一直以来对于理学讲的去人欲,存天理,理解不深,知道应该克己,知道慎独。唯独去人欲,所谓的人欲的概念范畴一直不能把握。如果都没了人正常的欲望,这世界如何进步发展?人类的发展其实就是欲望实现的结果,在修心上讲的欲的概念和我们通常理解的物欲本欲,是不是同样的范畴呢?还要多多学习研究,好好用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