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自认为比较擅长写作。
从上小学开始,我的作文就成为作文课上老师必读的范文,一直到高中毕业,其间换了很多个语文老师,我的作文都被各个老师赏识。
后来,还有几篇文章发表或获奖,在周围人眼里,我俨然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了,我自己也这么认为。
有一天,亲戚里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舅妈曾带着一点怀疑问我:“大家都说你写作文好,你能看到一个题目就写一篇文章出来吗?”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子张目结舌,不知怎么回答。
我自问:我可以看到任何题目都一挥而就写出一篇文章吗?我觉得我不能。我自知没有写快文的能力,我也不认为我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比如小时候猜谜语有的人可以很快猜出来,我却不行。如果有一天被人逼着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或者写一篇文的话,我想我是死定了。
舅妈的质问我一直记得,它让我明白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来到简书写作不知不觉已经快两年了,不知不觉写了一百四十多万字。其间,经历过写不出来的痛苦,有过无数次面对一个题目写不下去的时候,不过,在朋友的鼓励下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如今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写作而苦恼,经过了反复调整后,我基本上都是头天写好第二天的文章,第二天一早就发出来,习惯了这种节奏也没觉得怎样。
昨天,一位朋友在文章下面问我:您是怎么做到每天那么早发文的?事先有存文还是早晨一挥而就?我看了哑然失笑。说到存文,当初刚来简书一个月,我的所有存货都已经告罄了。从第二个开始,我就开始当天写当天文,死憋活憋总能在十二点之前写完。有一次正写着一看快十二点了,赶紧把写了一半的文章先发了,然后私密接着写。
前几天我看到冯菇凉文章里说她过年回家就事先存了十篇文,我惊掉大牙:她是怎么做到写十篇文章的?我也想哪天多写点,第二天可以躺平,但是不行,一来没有想写的冲动,二来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还是细水长流,一天写一篇吧。
我现在都是提前一天写好,或者上午或者下午,写完就扔那不管了,等到晚上修改一下加上图片,第二天就发了。也就是说,我用一天的时间来写一篇文章,短一点的一次完成,两千字以上的就要两次完成,总之也不算快。
本来已经习惯了这种每天交差一样地写,没觉得怎样,看到简友的赞叹我才感觉到:确实比以前进步很多了。拿字数来说,以前挖空心思写个千把字,现在动动手就一千多字,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写作确实越来越顺手了,看来我这七百多天的练笔不是白练的。
由此我联想到欧阳修用来讽刺陈尧咨的那篇《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这个故事说有一位陈将军十分擅长射箭,一天他在家里园中射箭,十中八九,一个路过的卖油翁看见并不在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将军看了有点生气:我箭术这么高,不是应该欢呼喝彩吗?怎么反应这么平淡?于是问他:老人家,您也懂箭术吗?我射箭技术难道不高?
谁知老翁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这下子陈将军彻底被惹火了:老家伙,你胆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人狠话少,对着陈将军现场秀了一把酌油的技艺:用一枚铜钱放在油葫芦口上,用勺子把油从铜钱的小孔中倒入葫芦中,铜钱却一点也没沾湿。
酌油表演完毕,老翁还是那句话: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陈将军大笑后放走了老翁。
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和以卖油为生的老翁怎么能相提并论?欧阳修这篇文章微微有贬低武将的口吻,折射出当时北宋朝廷重文轻武的倾向。
但是一篇作品无论源于什么,既然诞生就有着独立的存在价值,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品的解读不应局限于作品最初的本意。这篇《卖油翁》接着卖油老翁的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射箭练习多了技艺就高超,酌油练习多了同样技艺纯熟,同样,写作练习勤了也可以下笔成章。
无他,惟手熟尔!
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