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
美国亚宾泽协会 著
这是一本较为轻量化的书,十分适合一口气读完,它的陈列建议有3种:管理|心理|个人成长。封面上的一个副标题,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贯穿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汤姆来到新公司第一个月,被要求参加新公司久负盛名的高层任职特别仪式:和副总裁巴德为期一天的会面。书籍通过汤姆和巴德的对话,从个人生活到公司管理,告知了读者什么是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我们是怎么进入这个盒子的、在盒子内会产生什么问题以及怎么才能走出这个盒子。
其实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生自欺欺人的时刻,甚至于我们不知不觉。比如:父母告知你应该去锻炼身体,你不耐烦的告诉他们“没看到我很忙吗,你们还在这里打扰我”;当我们痛定思痛决定减肥时,却在沙发上面葛优躺,抱怨着天气的不配合、工作的压力让身体疲惫不堪或者是喝口水都会胖。这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但由于我们处在“自欺欺人的盒子”中,处在一个狭隘的视角中,处在自我麻痹的保护伞中,我们无法察觉这个不对劲有多么严重。而在书中的“巴德会议”里,汤姆与巴德的会谈很好地给我们解释了这些内容。
1、何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
书中给我们的答案是:当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就叫做“自我背叛”,当我们发生了自我背叛的行为,且开始为这种行为找理由时,我们就进入了这个叫做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巴德提供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半夜孩子哭闹吵醒了男人,男人本想起来去哄孩子,因为这样可以让妻子安安稳稳地继续休息。然而实际行为却是男人躺着假装没被吵醒,等着妻子被吵醒后去哄孩子。因为男人觉得他在外工作一天了很累,这些事情应该由妻子来帮丈夫去做。
而就在男人产生这种行为与想法的时候,他就进入了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他就产生了自我背叛的行为。
2、在盒子内会产生什么问题
①盒子内的人会用一种自以为正确、公正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但所看到的现实是扭曲的
当男人进入了盒子之后,他的心理对待哄孩子这件事情以及对妻子的看法也就开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开始认为躺在自己旁边的这个女人是否是在装睡,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妻子是否足够体贴,是否有些过于懒惰。
②放大别人的缺点、放大所有能为自我背叛提供借口的感受和事物
男人依然呆在盒子里,他从最开始对于妻子是否体贴的质疑,逐渐上升到质疑自己的妻子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是不是一个的母亲。也就是所谓的越想越气。
不仅如此,男人也越来越开始重视睡觉、工作这些事情,因为在进行自我背叛之后,他认为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更为重要,这些事情能够掩盖他本身没有帮助妻子这个行为的事实。
③共谋——促使别人也进入盒子
男人依然呆在盒子里,他就像永远胀气的河豚一样,一直都处于保护状态,做好了随时用他已经放大后的借口进行反击批评。当妻子发现他没有去哄孩子并对其发出疑问的时候,他充满怨恨的告知妻子他上说班有多累,他有多需要睡眠。而这种行为,只能让妻子更加容易地进入妻子的盒子里。当双方都处于盒子里的状态时,再多的沟通只会令事情进入恶性循环。
3、如何走出盒子
当我们在一个空间中,走出这个空间其实只是一个行为,他只需要我们产生行动,产生位移离开空间范围内即可。所以,我们想要走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只需要我们的思维发生变化,我们的意识发生变化,就已经在那一瞬间走出盒子了。你会不会经常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对家人、对伴侣迁怒时吼的一句话。而那一瞬间,你的内心一定是苦涩的。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弥补,或者事情没发生之前,我们在思考如何走出思维盒子在行动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处于盒子外的了。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一直呆在盒子外面。
书中给了以下建议: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全书只讲述了关于“自我背叛”的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的适用性之广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所触及与体会。无论是身处企业当中、社区之内或者是家庭之中,总有那么一件事,能让你意识到自己产生了自我背叛的行为。书中用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例子,我在看这些例子的时候,经常性的想到自己生活中对应的谁谁谁,也有大概的事情发生,而我是如何去看待或者产生怎么样的行为和想法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将书中所谓的“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分为了两类:“自欺”和“欺人”。
“自欺”
前段时间,在一个个股中得到收益的我,迫不及待地跟一个朋友进行了分享。而当朋友在表示羡慕了之后,问了一下我的选股逻辑。当我正在热情高涨的进行宣讲我的“一知半解”时,朋友很客观的对我进行了质疑。“你是不是真不懂,然后买了,然后赚了”。我承认了。当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朋友后续的一番话在我脑中闪过:“我觉得你真不懂就不应该买,虽然你赚钱了,但是这个不是一个能增加长期复利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会被你这一个的侥幸胜利培养起来。”
是啊,自欺不就是在欺骗自己吗。当你完全不懂的时候,你欺骗自己已经大概了解事情的皮毛了;当你一知半解的时候,你欺骗自己已经对这件事情熟透摸了。而这些欺骗自己的行为,正在蒙蔽我们的双眼,培养我们的盲目自信,促使我们犯下更大的错误。
“欺人”
我所理解的欺人,正是书中所提到的“自我背叛”。当我们产生自我背叛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迁怒于别人,我们所犯下的错误与不作为,都会用别人的问题来粉饰掉。我们的潜意识会不断的告诉自己:“我的不开心,全都是因为你让我不开心。我的不顺利,也全都是因为你的阻碍”。长期如此,我们把自己反锁在了文中提到的思维盒子里,就像古代的昏君一般,不再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眼花耳聋,不再接受他人的批评。
我们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并通过自我辩解来抵抗外在世界,这可能是最为常见的认知误区。而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过程中不断的拨开自我欺骗的外衣,重新正视自己、审视自己。
“走出盒子的办法永远都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