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4.22
地址:昆明 大溪地
我们常常无法觉知身心分离给我们带来损耗,我们无法知晓心里的进程是什么?我们的身体体验是什么样的?两者之间的连接是什么样的?通过茶,酒,健身去感受我们的身体,他们是如何连接着我们的心身?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心身之间的互动?
这要回顾一下《真自我和假自我》这篇内容中讲到的概念,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而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后一种人的悲哀是,他会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是在为别人而活。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莱茵则由此引出了身心分离的概念。
延伸阅读:
R.D. 莱茵(R.D. Laing, 1927-1989),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他把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结合起来,用存在主义哲学的术语对精神分裂性个体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部世界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使精神分裂的过程为世人所理解。
莱茵说,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身体和他的自我是在一起的,他的身体忠于自己的自我。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身体和别人的自我在一起,更容易受别人控制。结果他的身体和他的自我分离,而在寻求与他人的自我结合,因此更容易为他人的自我所驱动,而不是被自己的自我所驱动。这是何等的悲哀。
身心分离会导致一个常见的现象——迟钝。当身体遇到一些刺激时反应总是慢一拍,并且,刺激引起的感受也不够清晰与鲜明。
迟钝只是表面反应,我认为更深的逻辑是,有假自我的人,把身体与自我切割,并把真自我割裂到一个与身体无关的空间里。这是为了保护真自我。
纯净与真假自我
迟钝虽然不好,但我们还容易面对。接着我要说一下身心分离的人难以面对的一个东西——纯净。
如果我们尊重身体,就必然会重视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些生命动力,它们真实、丰富、复杂。当我们试着把身体与自我割裂开时,我们会觉得这些动力是不好的、鄙俗的,甚至肮脏的,因此会压抑、否定它们,而去追求纯净。
然而,纯净却很可能是身心分离的结果。莱茵认为,假自我严重的人,会寻求为真自我留一块纯净空间,他的真自我与哲学、理论或纯粹精神结合在一起,完全不沾染鄙俗的身体。然而,这个纯精神性的真自我,因为得不到身体的滋养,会趋向虚幻。
莱因对此论述说:
当自我放弃自己的身体和行动,退回到纯粹的精神世界时,最初可以感觉到自由、自足和自控。自我终于可以不依靠他人和外部世界而存在了,自我的内心充实而丰富。 与此相比,外部世界在那儿运行着,在自我眼里是多么可怜。此时,他感觉到自己的优越性,感觉自己超然于生活。 自我在这种退缩和隐蔽中感到安全。然而,这种状况不能长久维持。内部真实的自我得不到外界经验的确认,因此也无法发展自己,这导致持续的绝望。最初的全能感和超越感现在被空虚和无能所代替。他渴望让自己真实的自我进入生活,同时也渴望让生活进入自己的内部。但这时,假自我者会感觉到内在纯精神性真自我的死亡,因而会产生深深的恐惧。
看着莱茵的这段论述,我想起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即身体,天理即纯精神性的真自我。彻底否认人欲,也就是彻底否认身体,没有身体做支持,所谓的天理,就变得越来越玄幻。当你摒弃了你的人欲,远离了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可能会被其他人所控制,于是身体沦为了别人的奴隶。
这种论述是一种身心分离,而王阳明的心学,是身心合一,他之所以能做到知行合一,是因为他证悟到天理即人欲,他的身心合一,他的意识和潜意识合一。
客体使用(能力与天赋)和使用客体(功能性)
对于客体的使用是一种天赋和能力(有的人天生就对客体具有敏感性,而有的人却很隔离),使用客体则是功能性的,而且客体使用不行会直接影响个体使用客体的水平。
1、对客体的评价,你对客体的评价?正面的?负面的?
例如:面试中你对以前雇主的评价。
2、客体的存量:精神变形的关系——莎乐美的存量,托尔斯泰,尼采,弗洛伊德。
3、建立关系的愿望,愿力。
评估一个人对客体使用的三个维度:
1. 看他对客体评价的深度。即他对客体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能否准确预测客体的潜力以及对其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力?认知带宽过于狭窄,甚至是心存偏见,都有可能导致对客体的误判:当你不清楚眼前的人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所有的行为就都是盲目的,自我意识也是极其微弱的。
2.看他的客体存量,即他都经历了什么,和什么样的人相遇?对人生有更多体悟的人,往往也是经历最多的人。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会对情感有深刻的理解,也不能对一个习惯了依赖的人讲人格的独立。
3.看他对建立关系的愿望。愿望是愿力(动力), 没有愿力,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行动。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从一个最初的愿望开始的,从来就没有凭空产生的行为。
使用客体的三个评估维度:
1. 技能——自我意识的初级构造之力。技能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标配,没有技能,一切免谈。当你有意识要好好的掌握一门(或几种)技术,并为之而努力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构建你的客体系统了!
2. 反思——自我意识的核心构造之力。为什么说“没有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反思所呈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当下阶段的判断和对未来的构想,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人生的方向和规划。
3. 合作与联结品质——自我意识的高级构造之力。联结的核心,是你能否感受对方的情绪,并回应对方,而不是自说自话忘乎所以。当自我意识达到“合作”这个层面的时候,你对资源的整合、使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开放式的阶段,你的人格就具备了转化的可能。
主体间性:强调的是两个主体间自我意识的势能差与关系中的张力弧。
天赋——性格类型——精神变形的关系之维
主体间性,是最优美也最好玩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客体关系的层面,已经不再是你要满足我什么,或者说我要迎合你什么的关系了。在这样的关系中,“淡”不是寡淡、更不是冷漠、隔离,而是像水一样清澈且不可缺少。它是无形的、不确定性的、可塑的,因此也是拥有最多可能性的。所谓“微观层面上的共振和宏观层面上的恩怨”,低维的人才会喋喋不休总想证明点什么,高维的人之间不需要太多语言,依靠的是直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明白对方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