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我拥有很多的笔记本,每一本上都或多或少的记过些东西,诸如阅读笔记啦、行动计划啦、讲座牛人的金句啦,每次记录的当下都若获至宝般奋笔疾书,然后通常就没有然后了,但这些散落各处的笔记,事后再被翻出来看机会很少,就算会看很多都已无法调取记忆。“整理笔记”这一项一直静静地躺在 to-do list 里,但从未被提上日程,因为真的无从下手。
出于升级个人笔记系统,加强知识内化效率的目的,最近阅读了《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不见得能完全解决我的整个笔记系统问题,但至少在记录的源头上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为什么用方格本?
核心是方格形式提供了很多运用上的便利性和扩展性。
- 整洁:方格形式利于有效控制“字号、间距、对齐”,可以轻松拿下“清洁分”~
- 框架:相比一般横线或空白本子,方格本可以很好的辅助构建出笔记的框架,简单点说就是可以轻松的划线;
- 思考力:方格本的笔记术可以磨练思考力,不是随手记录,而是需要层层推进得出行动、总结和重点,以达成笔记的重现、知识内化、方案传递等目的。
像麦肯锡精英一样记笔记
运用下面这些方法,将迅速拉开与业余笔记的差距。
- 横向,横向运用笔记本,更适合人类双眼的视线习惯,看到的东西更开阔,那么脑力也会跟着转更快;
- A4大小,更大的笔记本可以拓宽思考力,A4作为国际通用的输出标准,采用与之一致的输入大小,将更便于统筹。
- 两页并用,可以采用左右两页纸并成一页笔记的形式来满足记录量较大的主题;
- 黄金三分法,无论是康奈尔的“板书-发现-总结”,还是麦肯锡的“空·雨·伞”,亦或是埃森哲的“Point Seat”,都是将笔记正文切分成三大部分来记录,并包含着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笔记才能有助于厘清问题或得出方案。
- 一页一主题+3个重点,为笔记起一个直观的标题,这一页只记录该主题的内容,并在最后提炼三个重点在标题区域,那么以后,只需看标题区域就能立刻明白整页笔记的主旨啦。
- 视觉化、逻辑化,运用图表、箭头符号等视觉化逻辑化的方式来表达,可以将笔记内容更直观生动的呈现出来。视觉化其实是个挺独立的议题,也并非方格笔记术的独有特点,这此就不展开了。
说这么多,到底怎么用!
说白了就是利用好方格,划出契合记录主题的框架,遂层层推进得出结论或行动方案。就是记录前要想好到底要记什么,这笔记要用来做什么。原书中根据用途将笔记本分为三大类:
- 记忆型:学习笔记本,如随堂笔记、读书心得之类;
- 思考型:工作笔记本,如项目研讨、行动计划等解决问题的笔记;
- 传达型:提案/博弈笔记本,号称记笔记的终极目标、一生的武器,就是用一页笔记呈现整个策划或战略的构思。
看几个例子:
例1:读书心得
运用“A→①②③→B”的框架构建一个总分总的行文结构,A是阅读的契机,①②③是阅读过程中的收获,B是读后感。
本文就是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完成的,的确有效的帮助我厘清了写作的思路,且该笔记的他日重现性也非常强。
例2:待办清单
打破我们平常习惯用列清单的形式来呈现待办事项,书中建议将待办事项放入矩阵之中。当事项被平铺开来,会即刻带来一种“沙场点兵”的掌控感,矩阵中没有顺序感的约束,我们犹如在白板上使用即时贴一般,充分的留白更利于阅读和补充说明,在完成的任务上打叉,成就感瞬间提升。
例3:工作笔记
方格本的优势除了方便划格子外,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运用这种结构记录思考过程。下面的例子就是工作中常见的开会内容,采用“现状→分析→总结”这样的三分法框架,条理清晰的呈现整个议程,事后翻阅也能马上与记忆建立连接。
书中还有很多应用实例,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有兴趣的还是自己买本书来看看,下面再附送两则小福利吧:
图解版实例24则
原书中介绍了24种图解版的应用实例,可以从官网免费下载强化学习。
经典笔记框架8则
除了24种应用实例外,利用方格本还能快速构建出经典笔记框架,书中还提到了8种,分别对应8本著名的工具书,感觉方格本真是无所不能啊。J姐常用商业模式画布分析商业模式,原来都是打印几张空白的画布随身带着,现在有方格本就可以分分钟轻松绘制出来啦啦啦~感觉刁刁的
好啦~说了辣么多,不过行动才是生产力。年前抽空看了电影「Arrival」,里面强调了语言影响认知这个假说,写到这里有同感,笔记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从某种程度上的确反应了笔者的思维方式,经过本书的阅读我也掌握到一些更专业的笔记技法,我会继续实践方格本笔记术,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学习和内化知识,也是一种思考力的修炼。
第一次认真写读书笔记,喜欢的话请给我点赞或留言,激励我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