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侄女最近考上了大学,本来以为高考结束就可以告别人生灰暗阶段,没想到,她说她的灰暗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亲戚朋友眼里,我算个“会读书的料”,所以一般他们的孩子有什么学习上的困惑或者问题呢,都会把我“抓过去”,给孩子们做做思想工作。本来我不曾想自己能做这个事的,没想做习惯了,现在也经常“好为人师”了。
侄女说的”灰暗“,无非就是说上了不喜欢的大学啊,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啊,不知道未来怎么办啊,所以觉得前途一片”灰暗“。这不才去大学没多久嘛,已经为自己的”人生“下结论了,这些95后,真是喜欢动不动上纲上线的。
因此,我又好为人师了一次,告诉她,大学你可以不喜欢,专业你可以不喜欢,你可以想办法去解决,复读已经为时已晚,但可以考虑换专业。积极行动可以,抱怨却浑噩就不行,”占着茅坑不拉屎“,才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而且上大学,除了读好自己的专业,有几件重要的事情,无论你在哪个学校哪个专业,都要抓紧做好,再不做,就晚了。
一、学演讲
公众演讲正在成为职场竞争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拥有这个能力的员工往往在职场上比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更加容易获得步步高升和加官晋爵的机会。
如果你是学生,演讲就是求职面试;如果你是律师,演讲就是法庭辩护;如果你是警察,演讲就是说服犯人坦白;如果你是空姐,演讲就是安抚激动的延误乘客;如果你是教师,演讲就是传递知识,让学生爱听课;如果你是医生,演讲就是和病人家属沟通,避免医闹;如果你是HR,演讲就是公司政策宣讲,校园招聘会主持;如果你是创业者,演讲就是产品推广,融资路演,说服投资人。
面对客户,演讲就是销售,谈判,处理投诉;面对同事,演讲就是沟通,协调,项目推进;面对领导,演讲就是汇报,提案,年终述职;面对下属,演讲就是开会,委任,激励团队。
可是从踏入义务教育的大门开始,我们却很少有机会练习演讲能力。每次都是班里那几个尖子生在举手回答问题,学校的演讲比赛也都是固定几个熟悉的面孔,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天背着书包默默去上学,然后默默地回家。
学校课程设置的缺失不代表自己无法弥补短板,一般各大高校都有演讲俱乐部,辩论社团,或者是话剧社,其实都是锻炼自己口才和表现力的绝佳舞台。而且进入门槛低,不收费,特别适合大学生,在上课之余,可以消耗旺盛精力又能够有所长进的地方。
所以,当你踏入大学时,还是喜欢像之前在学校那个躲在教室角落里睁眼都不敢看老师害怕被提问的话,赶快在大学四年来个华丽转身和蜕变,积极参加社团,与同学共同进步,把每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都当作是蜕变的过程。
那么,当你毕业之后,无论是去求职面试,还是公司内部的职位竞聘,甚至是面临中高管理层的选拔,你都能够轻松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二、勤运动
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当然,口号只是口号,如果能实现的话就不叫口号了。
毕业后,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已经消耗掉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力,而且这百分之九十的精力中,有很大部分是花在每天上下班的通勤上,其余的,就是花在真正的工作上。这个比例当然是可以把握的。但是,下班回家,真的是累到不行,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了。
前两天我表弟来上海出差,我刚好有空和他吃了个饭。见到他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艾玛,才一年没见怎么胖了这么多!我笑着问他,“是不是每天饭局吃太多生活太好啦?”
他说,你就别嘲笑我了。每天工作忙,吃的不规律,又没时间运动,所以体型就变这样了。
我记得以前他读大学时,还是高高瘦瘦的,虽然吃的多,胃口好,但是经常打篮球,参加校队比赛的,可是英姿飒爽,迷倒不少女生。现在工作才几年啊,整个胖了十多二十斤,还是虚胖。看来工作后真是很难保持体形。
体形还是一回事,更要命的是健康状况。每天都在高楼大厦里呆着,夏天闷空调冬天闷暖气,空气不流通,又整天坐着不动,下班又累的不想运动,三餐吃地沟油外卖,身体能好吗?可是根本没有解决方案,年轻人就是得拼啊!在大城市父母不在身边,工作又想上进,肯定顾不了那么多细节。于是,除了拼能力,还是拼身体状况。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大学时,要多多运动。操场免费开放,空闲时间又比较多,吃喝拉撒都在学校,每天难道挤不出半小时到一小时到操场上活动活动?可以约三五好友打篮球,打羽毛,可以跑步,踢球,有条件还可以多游泳,变换着来也不乏味。无法坚持每天运动的话,每周三到四天,每天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四年坚持下来,体质就有个明显的改善。
三、说英语
我当年读大学时,俞敏洪才刚刚创办了新东方。于是我没有像大家一样幸运,今天又那么多英语培训机构可以选择,家门口分分钟就有,或者远程在线教育,没有地理限制,甚至网络本身就提供了很多免费的英语学习资源,美剧啊,好莱坞大片啊,TED演讲啊,等等。
我那个年代,宿舍四个人共用一台台式机电脑就很不错了,可以获取的英语学习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我又不满足于只是看看英文报纸背背单词,而希望能够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于是,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到了北京,去新东方报名,还蹭在我北大同学的宿舍里,害得整个暑假都要被楼下的宿管阿姨漂白眼。
现在回想起来是觉得故事挺有趣的,但是当时还是学习得挺苦的,因为条件艰苦,反而学习得很认真。后来也和我作为一个典型理科生居然能够获得国际演讲会英语演讲全国冠军有关系。也让我非常坚定地想和今天的年轻人说,在大学里,我不管你自己的专业学得怎么样,但是英语给我学好了。
如果有人问我:”老师,我又不是英语专业的,学校的公共英语课又很无聊,我怎么学英语啊?“我肯定也和当年北大的宿管阿姨漂我白眼一样漂这个同学。
又不是十几二十年前,还愁找不到学习资源啊。真找不到,路上逮老外去。见一个逮一个,请人家喝咖啡,哈哈。不要把人家吓走就可以。
以前,可能觉得英文能力是加分项,就像你会弹钢琴啊,或者会跳舞啊,一样,是个额外的技能。现在不一样了,英文能力已经是必备技能了,而且体现一个人英文能力的直接评判标准,就是英文口语能力。意思就是,能不能用英文好好说话,不要那么多中式英文表达,不要那么多奇怪听不懂的口音,更不要很多filler,想”嗯“,”啊“,各种卡带感。不是要百分之百地道,咱又不做播音员,但至少要能够流畅的表达你的意思,让别人听懂吧?
别人说大学该做的事情千万条,我却独取这三瓢。学演讲,勤运动,说英语,即使你说大学荒废了专业没学好,但是这三条,也足以让你在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助你一臂之力,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