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京霞
打卡开始于2023.8.29
打卡第54天
打卡内容:论文
打卡20分钟
【思考】关于教学素材的选取,自己曾经有过类似想法,但是却从未付诸笔端,认为这个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总结,实际上反过来想,只要是自己用心总结的,写出来可能总会帮助一部分人。所以,以后这个反思和笔耕不辍是必须要坚持的事情。
我觉得其实教学素材首先不能丢弃课本上的素材,目前我们有四个版本教材,我们不能只教教材,我们可以灵活选取四个版本教材中自己认为最好的情境去应用,大胆设计问题链,并抛给学生去思考讨论展演……
其次才是作者说到的这些方法,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处入手,比如下午5点多开车回家时,太阳恰好在我的正前方,能否推断下路的走向?校园里的日晷设计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面对真实情境比模拟的问题要复杂的多。
文学方面除了古诗词,还有其他经典,比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现代文中也有很多,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就描写了湘西特色,《平凡的世界》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观,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新闻素材有很多,所以其实养成每日听新闻的好习惯非常必要。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前段时间中央财经频道就做了一个节目《一带一路话发展》,从雅万高铁讲到马尔代夫的公路,再到阿根廷的水电站,都是很好的一带一路的新闻素材。
生态方面其实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人地关系,有时某地人地关系非常和谐,有时出现问题,我们就是在这些情境的引导中五育并举。
文章说有海外经历的教育工作者更会将实地研究、经验和有形文物融入课堂,其实这就是说一个见世面多少和格局的问题,对于地理老师来讲,行万里路,观万里景,拥有敏锐的地理心、地理眼、地理脑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拥有了这些,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美好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