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条系被腾讯告了,原因是:多闪用户使用与微信或QQ相同的昵称和头像。
抖音认为用户的昵称和头像属于用户,用户通过微信、QQ登录多闪时便已经授权使用其昵称和头像。
但腾讯方面则认为,即使是用户的昵称和头像,只要是通过微信或者QQ注册的,也属于腾讯公司,用户授权无用,只能通过腾讯授权。
尽管腾讯的诉求有种画地为牢,将亿万用户的数字资源据为己有,颇有霸道之感,然而现实却是法律很可能站在腾讯这一边,而头条不得不接受败诉的风险。
事实上,跳出本案,不妨可以视作腾讯向头条系的开战宣言。
当目睹抖音在视频社交领域超越快手之后,腾讯坐不住了,疯狂布局直播、短视频领域,领投快手、QQ的Now直播、微视便是例子,尽管有腾讯平台的流量导入,但目前市场占有率依然没法压倒抖音的势头。
不过抖音也有隐忧,那便是抖音的用户通过QQ、微信登录,相比手机号,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既有的社交软件登录,省去重新注册的麻烦。
很快,这也就成了腾讯掣肘头条系的重要武器。
和往常一样,腾讯不追求做创新者,而是坐等市场出现新事物,然后通过资本逐利的方式,横叉一脚甚至“山寨”然后微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支柱产品,QQ、腾讯微博、拍拍网,乐此不疲。
头腾之战,才刚刚开始,庆幸的是,中国已有互联网法院,像3Q大战那般政府反应缓慢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但互联网仍处于圈地围猎的阶段,但已经呈现自由竞争乃至春秋争霸的势头,野蛮丛林的弱肉强食法则依旧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在争夺用户使用时长,乃至将用户资源据为己有形成割据,在互联网短短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1999年,脱胎于ICQ的OICQ,因为安装包小(仅220KB),很快适应了中国当时蜗牛般的网速,第一次受到ICQ的阻击很快改名为我们熟悉的QQ,很快在腾讯产品经理+程序猿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战略中不断修补bug,完全合乎国人的即时通讯习惯和需求,积攒了庞大的用户资源后通过Q币、QQ秀、会员体系顺利实现了国外同行都没能找到的流量套现之路,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005年,寄居于移动梦网篱下的QQ面对国内众多仿效者,如网易泡泡、飞信QQ、51等围剿,同时遭遇国际巨头微软MSN的强势入侵,通过坚守自身平台建设,拒绝互联互通,完善会员体系,全方位向QQ空间、音乐、游戏等领域进击,打造立体的移动社交平台,得益于竞争对手的自乱阵脚,腾讯从“六国攻秦”中杀出一条血路,从此一骑绝尘。
2009年,“3Q大战”风起云涌,早已是“全民公敌”的马化腾受到了来自周鸿祎的赤裸裸挑战。周鸿祎只不过是众多被腾讯击败、碾压、掩盖光芒的互联网公司代表之一,毕竟腾讯的市值,超越了北京一众互联网公司加起来的总和,即便是BAT,B+A小于T也是正常的。在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之际站了出来,并让大家从此记住了360杀毒软件。
2011年,在4G全面商用,移动端彻底取代PC端的时代,互联网领域经历新一轮全新洗牌,老牌的纸媒,甚至早期的门户网站,相继被取代,此时新浪微博脱颖而出,迅速引起了腾讯的警觉,这个前所未有的诸侯借着移动互联网和对Twitter的模仿,成为了腾讯史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尽管按着老套路,砸钱、山寨、拉人站队,腾讯微博不如新浪微博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2年,腾讯的内部孵化——微信,给了腾讯蜕变重生的机会,并因此拿到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张站票。对用户体验和极简设计追求得无以复加的张小龙赋予了微信“病毒式”传播的巨大潜力,短短433天,同时在线用户即突破1亿,迅速在微博之争的泥潭中站起来,连带击败了米聊,毫无争议地在即时通讯领域与QQ平分天下,直至今日。
巨无霸企业不能同时驶向多个方向,必须掌舵手时刻保持清醒,内部优胜略汰,但是管理半径始终有上限,外部的群雄逐鹿,有可能让其防不胜防。
正如张小龙所说,有“1亿人要教我怎么做产品”,不知不觉间,QQ已经陪伴了我们近20年,微信也有8年,下一个十年,谁将挑战腾讯,而腾讯还有多少活力和创新来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以马化腾的一句话结尾,希冀那个热爱天文、乐于为兴趣改变世界的斯文中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心动:
“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