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宿舍拿电脑,忘记拿宿舍的钥匙回来,在上楼梯的时候,碰到对门宿舍的同学,就打了招呼,顺口就问:“我们寝室有没有人在?”她很爽快的回答:“有啊!”兴致冲冲的跑回宿舍,结果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在,顿时感觉被欺骗了……
其实说到底,她不过是安慰我,也没有什么伤害的意思,但还是觉得不喜欢。
这只是一个不那么明显的例子,再举个特别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社团里交了朋友,看起来关系特别特别好,每次都对我说:“我对你最好啦!”但实际上,她会对每一个跟她关系比较好的人这样说。有时候,我会感慨,这样的友谊,你会付出多少呢?你的本心,到底在哪里呢?
我总是学不会去迎合他人,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孤零零的,落于人后,也会很矛盾的担心自己没有朋友,担心自己被边缘化,被孤立,而事实上又好像并非如此,倒是艰深难懂了。我总是觉得,人呢,应当知世故而不世故罢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必强迫着自己去迎合,也不必逞强着去追求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反而导致自己迷失了本心,不知道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么了,这倒真真是得不偿失了。
“世故”这个词语,在百度里有六个释义,每个各有出处,各有其内在含义。
一为生计。
《列子·杨朱》:“ 卫 端木叔 者, 子贡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
二为世上的事情。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世故推迁,年华荏苒。” 元 范梈 《题黄隐居秋江钓月图》诗:“世故风尘双短屐,生涯天地一扁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多变的世故在他的额门上刻下了很深的摺纹。”
三为世事变故,变乱。
《文选·潘尼<迎大驾>诗》:“世故尚未夷, 崤 函 方嶮涩。” 张铣 注:“世乱未平, 崤谷 函关 之路尚嶮涩未通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岂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至邪!”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及 秦 以累世之智,并天下,然二世而亡; 汉 定其乱,而诸 吕 七国之祸,相寻以起, 建武 中兴,然 冲 、 质 以后,世故多矣。”
四为世俗人情。
明 高启 《玉漏迟》词:“只为微知世故,比别箇倍添烦恼。须信道,人生称心时少。”《老残游记》第十回:“只因但会读书,不諳世故,举手动足便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一种洞晓世故的敏感,使他清楚地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
五为谓处世圆通而富有经验。
宋 叶适 《故大宋丞高公墓志铭》:“干敏强力,老练世故,审动而果,虑远而成。” 茅盾 《锻练》九:“她觉得这两位年轻的姑娘,神秘而又平凡,世故而又天真。”
六为世交;故交。
唐 卢纶 《赴虢州留别故人》诗:“世故相逢各未閒,百年多在离别间。” 宋 王安石 《送陈兴之序》:“吾於 兴之 又世故,故又为之思所以慰其亲。”
而今所谓“世故”,多指人情世故及处事圆通而富有经验,这恰恰是我最为不知所措者。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者,即不溺于世故人情,可以在人人都圆滑世故之时,不盲目跟随潮流,而是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如同众人皆醉我独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