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序:再读此文时,恰逢当时一样的心态,真是无言以对。
【一】
从手机获得的社会热点依旧跌宕起伏,层出不穷,我却失去了往日的追逐激情。不知道是自以为看透还是厌倦了社会上存在的这一部分乱像热点,感觉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件,没啥值得思考和关注的,当然也有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原因。
【二】
每天自我学习的方式依旧,有些僵化,常常可以赶走无聊。学习中,简书的文章现在大都都只是翻阅点赞,认真通篇看下去的极少。自己文章被回赞的很少,粗略估计只有不到百分之一。按理智层面应该已经不在乎阅读量和点赞数,身体很诚实,无法克服的感性情绪依旧主导,会影响着情绪的起伏,甚至会莫妙奇妙地气愤起来,非常想把文章都锁起来。平静过后,总会自我评估一番,都几岁的人,还计较这么无聊的事情。把自己嘲笑一番,也领悟到:假如锁文,只是在关心你的人面前撒娇而已。对于那些管他屁事根本不看你文章的人来说,你啥都不是。于是一个情绪循环在理智的驱使下得以完结。
【三】
自我建构体系,原来是心里内在的终极目标。随着认知扩展,发现它必须有一个前提基础,就是应该建立在对当前社会建构共识基础之上适合个人行为的体系,脱离了社会基础共识,很容易走火入魔。许多听闻的走极端例子无不是这种情况的例证。比如,以前我眼里的高人王某某,他的一番个人简介看的让人崇拜的五体投地,当即买了他写的《物演通论》一书,递弱代偿的概念是通篇的逻辑,读了曾一时感到遇到了终极真理,瞬间感到学过的其他知识体系相比起来弱爆了。好在持续学习,抱有质疑态度,随着认知提升,现在回首一看,就是一个民科式人物,忽悠大众还行,在科学界眼里,就是一个自己独立造飞机的人物。个人能力很强大,但对社会体系来说,根本就毫无实际引领作用,只是自己认知体系的自圆其说。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体系的走火入魔。
【四】
学习重要的不是输入的多少,而是思考的深浅。思考太深很痛苦,因为往往会自相矛盾,遇到认知天花板,像在夹缝中,上下左右都被压住的窒息感;过于舒服的思考又太浅,根本就无法沉淀于内心。就像我们对《论语》的认知一样,比如说,常说到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知道的人的基本共识大体的意思是观点不同的人不适合一起谋事。基本用在当三观不同时,对他人的情绪评价。如果细品起来,你会发现,那个千年前的孔圣人,说出这话就是为了表达这层意思吗?如果就只有这层意思,孔子还能称的上孔圣人吗?有人已经找出了并解读它新的内涵,更符合孔子求同存异天下大同的儒家主题仁意。这也让我闻之,耳目一新,备觉兴奋。这种解读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但他提供的思考思路,能让我们持续思考下去,更能体会孔子的圣人之道。
【五】
道法自然。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性相近,习相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几句儒释道里常见的金句放在一起,看起来无关联,现在在我感觉中都有相通之处。这样关联起来思考,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走火入魔,还是思考过渡。但内心,清醒地告诉我,你的思想正在前行,只是行为尚未紧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