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前段时间为了重温童年回忆,我去b站又刷了一遍《少年包青天1》。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有个单元叫《殿前扬威》吧?包拯他们去赶考,结果身边的考生接连死亡。这个案子里有一个情节特别有意思:一个考生被杀之后,第二天市面上就出现了一本描述包拯如何杀人的小说。这本小说写得绘声绘色,仿佛亲眼看见了包拯杀人一样。
公孙策等亲友对于这种明显的栽赃陷害感到愤愤不平,而包拯却饶有兴致地拿起小说看了起来。众人表示,你都被栽赃成这样了还有心思看?包拯笑了笑说,清者自清。
然后我就看到了弹幕里有个人说:包拯说清者自清,那周杰这么多年呢?
当时我心里就震了一下。
《少年包青天1》播出的时候,我很惊讶包拯居然是周杰演的,因为在看到演员表之前,我完全没认出来这和“尔康”是同一个人。化妆和造型不同是一方面,但同时我也觉得,能在这个角色上完全看不到另外一个角色的半点影子,这个人的演技真是好。
周杰的演技好,这一点似乎没太多人否认,可是往往很多人在说出“他演技是挺好”之后,下一句就紧接着说“可惜人品太差。”
哪里看出他人品差呢?
跟风的人会给出你一大堆理由:耍大牌,和导演不和,欺负演员,肇事逃逸等等等等。然而你再深究下去,这些事情多半也是他们从不知道哪个八卦贴上看到的。
就像在《殿前扬威》里,众人只凭一本杜撰出来的小说就给包拯加了罪名,可这些相信包拯杀人的人又有谁亲眼看到了?但是所有人都言之凿凿,仿佛自己当时就在现场一样。
未经证实的流言给了缺少判断力的人一个很好的“党同伐异“的借口,就好像现实中的周杰,似乎人人都从那些网络上的流言里找到了对他不满的借口,一个个跟风黑他黑得理直气壮。
众考生在包拯面前大声朗读那本小说,店小二对包拯不理不睬,甚至有人说“这里不欢迎人面兽心的畜生。”
公孙策不平,说“现在开封府正在调查此事“,意思就是谁是谁非到时官府自有公断。可是根本没有人听他的。
而现实中的周杰,因为“车祸门“背上了“周逃逃”的外号和“酒驾”的传闻,这传闻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许多人说他“人品不好”的“有力证据”。
其实这件事,《今日说法》在当时就报道过了。弃车逃逸是成立的,但法律上的“逃逸”认定和“逃避责任”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看过那期《今日说法》的人就会知道,他根本没有酒驾,也没想逃避责任,事发第一时间他就报了警,他自己也受了伤,事后他还去对方家里登门道歉。而且对方的出租车作为左转弯车辆没有让直行车先行,也是负了次要责任的。
众考生不信官府的调查,只凭一本明显杜撰的小说就认定包拯是凶手。
而吃瓜群众不信周杰,不信目击者,不信《今日说法》的调查,也不信交管局的认定,却仅凭着媒体的报道,仅凭着“肇事逃逸”这四个字,就认定周杰“人品不好”。
人生如戏,真是太讽刺了。
再后来,八贤王来救场,说他可以担保包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可是那些考生呢,还是不依不饶的,甚至有大胆的考生说八贤王是偏私。
八贤王接下来的这几句话,更是句句都能影射到周杰本人的经历上去。
“那篇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来是急着写出来的。那位作者绘声绘色,好像在案发现场一样。可是他文理不顺,条理不清。”
剧中台词如此,现实中又何尝不相似?周杰的许多所谓“黑料”,只要稍微动动脑子,稍微去多了解一下,就知道是假的。
所谓的“拍戏时欺负演员”,有三件事传得比较厉害:
其一是拍《还珠》时强吻林心如。很多人言之凿凿的理由是,这是林心如自己上节目时说的,不是编造出来的八卦。
且不说她后来自己都辟谣说传得太夸张了,我就想问一句,《康熙来了》这种节目里说的话你能当真?我也喜欢看《康熙》,而且我也挺喜欢林心如的,但是常看《康熙》的人,不知道他们为了节目效果,经常夸张经常说些似是而非的话么?在这样的节目里,应和着主持人的气氛,半开玩笑地说了句是舌吻你们就能当成是周杰欺负演员的“证据”?
其二是拍《还珠》一场下楼的戏的时候故意推苏有朋,证据是那一集里苏有朋趔趄了一下之后“回头看了周杰一眼“。其三是拍《少年包青天》的时候在拍一场水里的戏时,故意离开让李冰冰泡在水里。
前面这件事,周杰自己已经给出过解释了:“你只凭着剧情里苏有朋趔趄了一下,接着回头看了一下我,就判断是我踹了他。请问你是在指责苏有朋在演戏的时候出戏了吗?……你怎么不去想是演员自己下台阶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趔趄,然后回头和尔康交流表达对楼上紫薇的担心呢?”
而后面这件事就更加没有道理了,周杰在上节目的时候也早就说过了,《少年包青天》里根本就没有他和李冰冰在水里的戏。
我还特意去查证了一下,水上的群戏只有两场,一场是在《血祭坛》,但是这场戏李冰冰和周杰是站在岸边的。另一场是在前面提到的《殿前扬威》里,但是这场戏两人在划船,并没有下水。两场戏都有人落水,但落水的并不是周杰和李冰冰,所以把李冰冰故意留在水里,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
不过我们也不能只听周杰的一面之词,也可能本来有水里的戏只是导演删掉了呢,毕竟如果真有欺负李冰冰的画面,肯定也不会剪到剧里吧。
如果你觉得我上面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你还会觉得《还珠》里那个片段是周杰故意欺负苏有朋吗?同样的道理,导演会把那段戏剪到正片里吗?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件事分析来分析去,恰恰是互相证明了不成立。
而所谓的“耍大牌““与导演不和”的传闻也是在拍《少年包青天》时就传出来了。
这个新闻是怎么被传出来的,周杰在早期的《超级访问》里也说得很清楚。
还是在《殿前扬威》这个案子里,有一场戏是皇上到民间去卖画,包拯见没人买他的画,就要用几两银子买下来。楚楚说“这是你最后的银子了。“
这个片段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吧。据周杰在访谈里说,当初剧本上其实还有一场戏又要掏钱,但是给他们的道具是一锭银子。他就和导演说,你看,前面他都说这是最后一点钱了,你后面又掏出这么多银子,这不是矛盾了吗?能不能和道具说一下,把这个成锭的银子换成碎银子?
他这本来就是演戏时的一种认真专业的态度,按理说也没有太多的不妥。
但是当时那个导演急着要拍完收工,所以根本没理他这茬。周杰就要求换道具,不然不能演这场戏。但是那个导演可能觉得他越过自己去找了道具,自己没什么面子,心里不太舒服吧,所以之后接受采访就开始说周杰在片场耍大牌,还擅自改剧本。
因而看过这段访谈我就在想,是不是其他的黑料也有可能是出于这种原因才传出来的?
是不是周杰并非耍大牌,而可能只是他太较真导致一些像那个导演一样不敬业的人丢了面子,所以才会这么被抹黑?
这就又应了八贤王的那句话了:
“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诬陷包拯。“
其实被人诬陷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诬陷之后太多人选择相信谣言。
周杰的“黑点“,其实仔细分辨一番,基本上都是不成立的。但是许多人就是不动脑子。
所以八贤王对众考生的责问即便是放在现实里也显得很有深意:
“这种小说,骗骗市井老百姓也就罢了,你们是什么人?你们一个个都是要考状元的人哪!连这点分辨能力都没有?“
这段话让我不禁联想,现如今混迹b站混迹微博跟风黑周杰的都是些什么人?也有一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吧?这样盲目地跟风黑,你们的分辨能力又去哪了?
对于那些总是跟风黑还自以为正确的人,我只想送上八贤王的一句话:
“我跟你们讲,你们可都是饱学之士,应该懂得分辨真伪。“
周杰本人对这些黑料一直都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解释一遍过去就算了。但是总有人抓着这些事情不放。
就好像这个案子里,包拯平心静气地和考生张京解释道自己没有杀人,可是张京却不依不饶讽刺道:”这里不欢迎人面兽心的畜生。“
我想在这个案子里,有一部分考生其实是知道包拯根本不可能杀人的,只是因为把他排挤出去,自己中状元的希望就会更大,所以诚如八贤王所说,他们是在“党同伐异”。
可是在现实中呢,吃瓜群众们和周杰无冤无仇,为什么也要死抓着黑点不放?
这其中的缘由,公孙策其实早就告诉我们了:
“老百姓就是喜欢看、喜欢相信这些牵强附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