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写这个,是因为我的朋友老徐。
她的公司仍然为她提供每年一次的出国休假,大概15天左右,走前跟我告别,回来后又约我吃了一次饭,作了个“考察报告”:)结论大概是,非常值得。
一起团队去的十几人里,有退了休担心再不出国玩玩就老得走不动的老太老头,有去看儿女的中年夫妇,也有20岁不到提前看看留学目的地的90后00后。
如果不出去看看,会以为这就是世界。生活方式很多样,你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这个死党很有意思。我们的经历很相似。从小一起读初中,读高中,后来她在南京读了药大后又杀回家乡,现在是玉溪一家中型医药集团的副总经理,是我们朋友堆里少数持股的“资本家”:)
人生是什么,也就仅仅是上天提供的一次在世间走一遭的经历而已,一次历时更长、更豪华的旅程。
老徐说,人的经历也是财富的一种,钱财就如指间沙,终是身外物,还是广博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有价值。如果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似乎应当尽可能地增加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在自己真正喜欢的地方踩一个脚印,或者说,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至少比自己的寿命长一点。
我对她开玩笑,难怪古人都在志得意满之时,回乡修路建桥,在家修治家谱,也大概就是为了“让精神上的自己活得更长一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如何如何,穷则如何如何,立功立德立言这些,我在大学里就已经看过了。
而我自己,宁愿什么也没有留下。世界不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你而变得更糟。像一片树叶,一粒露水,更大些,像一棵树,或一只鸟,生长过,闪耀过,飞翔过,再回到泥土里,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阿凡达》里纳威人的能量说我相信。大自然的能量转换后,世界是平衡的。维持一个平衡的世界,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噪声。
但我仍然会时不时谋划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读毕淑敏的散文,她决定不再做心理咨询师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了一次环球邮轮旅行,历时好几个月,终于将很多心情放下了。“那时想,如果我在旅途中死了,那也是死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
今天写这个时,家人已经入睡,我坐在床头,笔记本里放着很低的音乐,手指在键盘上乱敲,正是夜凉如水时分。我的时间,我整个人生,不可抗拒的,无声无息从这世界走过,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