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时间管理类的书籍有很多,读过之后对我有帮助的书有:
-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 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aple, Steve Pavlina
长期实践的方法有:
- 番茄工作法
- 每天三件事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从身体效能的角度把握时间管理。指导我们如何在做事的时候把身体调节到巅峰状态。
一个人做事情消耗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体力和脑力(统称为精力)。很多时候,我们有“时间”,但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事情,依然无法达成目标。这本书的观点与《精力管理》类似,并且更明确的指导方法。
1. 关注停顿点
什么是停顿点呢?做完一件事,即将做下一件事情的时间间隙。
不建议做完一件事,马上去做新的事情。连轴转的方式实际难以达成高效的状态,因为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件事情。
推荐的做法是利用好停顿点:
- 简短地反思上一件事情,避免陷入工作的惯性;
- 哪里做的不好;
- 哪里可以提高;
-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该怎么做;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 反思已经完成的事情,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要被事务推着走,而是主动驾驭。 - 释放大脑内存,切换到下一件事情,进入“状态”;
这一思路与番茄工作法的强制休息有类似。
案例:
- 奥沙利文打台球;
- 辞职后,隔一段时间再找工作;
2. 管理心理能量
与体力一样,脑力的能量也会发生波动,而且更隐蔽,往往被人们忽视。
- 随着时间波动;
- 根据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波动;
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做事情的难度与自己的心理能量水平匹配。
在行动的层面:
- 先搞定困难费力的事情;
- 科研,编程序
- 写文章
- 严肃读书
- 做策划规划
- 再做简单重复的事情;
- 收发邮件
- 规程性事务
案例:
- 早起后精力充沛,午饭之后大脑缺氧,昏昏欲睡;
- 连续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工作,感到疲惫,注意力严重下降;
- 一位亿万富翁的案例:如果第二天要开重要的会议,那么前一天尽可能避免精力的耗费(在琐事上作选择),让自己沉浸在即将进入的会场状态,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发挥出色;
3. 理解你的注意力
无法长久保持注意力并不是个人的缺陷,而是大脑本身的机制。分心的附加益处在于 创造力 。
应对走神的方法:
- 主动走神;
专注做一件事情,持续时间较长,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将工作推进到一个最近的节点,主动休息,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换脑子”。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事情与原有的工作不应该占据同质的大脑资源,例如刷朋友圈实际消耗思考和理解的脑力,而听音乐、看看天空可以达到真正的放松。 - 察觉自己的注意力;
此处没有理解。
4. 饮食和运动
-
轻量运动促进思维活跃
经常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很久不运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低迷。
运动不必强度过大,能够保持规律的轻量运动更重要,本人每天保证5 min的平板支撑。 - 血液中的葡萄糖稳定在合理水平,保证大脑的运转消耗
饥饿状态下,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
但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过大,浓度过高,也会导致脑力下降。
正确的饮食策略:
- 少吃多餐;
及时补充能量。 - 不要吃碳水化合物过多的食物;
例如糖,果汁,可乐。
5. 改善工作环境
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 噪声
- 光线
影响最大的噪声并不在于声音的绝对大小,意外出现、不规律出现的声音对注意力的影响最大。避免噪音的最好方法是,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关键的工作。
不同的光线对于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效应:
- 蓝白光,促进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
早晨如果窗帘拉开,天空的蓝白色光线促进起床恢复清醒。起床深有体会。 - 昏暗光,促进创造力
5. 启示
与《精力管理》的对比
《精力管理》与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类似的,但这本书更好的地方在于:
- 明确提出了提高身体效能的要点;
- 给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从自身习惯的改进到环境因素的调节;
- 每个要点给出可参考的范例;
概念的转变
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分秒必争,而在于沉浸。
重点不只是利用了多少时间,而是
- 有效利用了多少精力充沛的时间;
- 解决了多少重要的问题;
回到文章的题目——“每天最重要的2个小时”在哪里呢?作者的思路是,要利用好一天的时间,未必需要满打满算、争分夺秒,而是在关键的工作中,利用2个小时左右的关键时段,做好关键的事情。
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达到关键的状态呢?文中的5种方法,从自身到环境,由内而外提供了一套提升效能的方法。
道法自然
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与人的自然本性违背,要求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本性,按照更高效的规则做事。这一类的方法在应用上有难度,生活是具体的,充满了冲突和起伏。很难长期照一套需要克制本性的规矩做事:
- 柳比耶夫的时间记录法(参见《奇特的一生》);
常人难以使用,如果一个人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时间,如何进行社交活动、融入其他人的生活呢? -
轻重缓急划分法;
在紧急的事情面前,有多少人还能冷静地判断这件事处于哪个象限呢?
很多方法的立意是好的,但适用性不一定广,能否应用与自己的生活,终究需要自己的判断。方法可以借鉴,重在观念的改变,行为方式的调整。
本人使用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感悟:
- 没有放之四海皆为真理的方法。也没有那个方法可以发挥到极限,没有必要。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做事的水平和效能上比过去有了提高,这就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