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罗胖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第4年、倒数第17年。
这篇演讲的关键词是“小趋势”。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篇演讲,我的总结是:环境只是做事的人的背景音,他们要搞定的只是一张时间表。随大流躺吃的时代已经结束,2018年开始我们更多地感知到了小趋势。小趋势就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围绕小趋势有五个关键问答:我能看到事实吗?(掌握多元思维模式)我能感知非共识吗?(用最新的方法,把古老的事重做一遍)我的时间够用吗?(百岁人生时代已来临)我的力量从哪里来?(用体验叠加信用飞轮)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长期主义是微弱信号的放大器)应对小趋势,需要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罗胖的演讲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对做事的人来说,有意瞄准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无意击发但击发的技能需反复磨练至精纯,才能不负前来敲门的小趋势。
如罗胖在演讲里说的:"不还原,就看不到真相",所以我对演讲做了“小还原”“中还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至于“大还原”,就是演讲原稿、拓展阅读及读者的思考了。演讲稿网上很多,我不再复制粘贴。
小还原——演讲结构
演讲分为八部分,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取了各篇章的关键句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篇演说了什么。
第一部分:开篇
1.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2.改开一代,从青春期走到了成年礼。
3.做事的人要搞定的只是一张时间表。
4.环境只是做事的人的背景音。
每二部分:小趋势
1.一张通票吃遍天的潮流结束了。
2.小趋势的特点:小到难以察觉;从别的领域连锁反应而来。
3.小趋势的定义: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4.小趋势的逻辑:总有新机会,没有未班车。
5.做好准备,在未来等机会。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实吗?
1.真实世界和感觉世界中间有道鸿沟。
2.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3.不抽象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看不到真相。
4.还原能力是逼近真相的眼镜。
5.还原能力修炼方法:多元思维模式。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1.非共识: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创新的本质就是在非共识。
2.创新循环:异端邪说→伟大革命→稀松平常。
3.非共识本来就在,只需唤醒。
4.有一类创新叫往回走。
5.感知非共识:用最新的方法,把古老的事重做一遍。
第五部分:我的时间够用吗?
1.信息过载是个伪命题。
2.来自百岁人生的五个挑战:退休了能干啥;怎么和孩子相处;婚姻的重新定位;选择职业的变化;如何面对挫折。
3.为百岁人生的选择加上时间因素。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1.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
2.感知的叠加会形成信用飞轮。
3.得到app的信用飞轮。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1.长期主义是微弱信号的放大器。
2.成就=核心算法X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3.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
第八部分:尾声
1.没有变化,就没有机会。
2.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中还原”——金句
以下是我提取的各篇章金句,比原版少了很多,便于复习。
第一部分:开篇
1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万维钢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黑天鹅指的是一个熟悉世界里出现的意外情况,当黑天鹅一只又一只地从天上飞过的时候,也就不算什么意外了。正如一句俏皮话说的,现在黑天鹅都快成家禽了——一切正在起变化,熟悉的世界不在了。
2
所有正在看跨年演讲的人,虽然我们岁数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是同一代中国人,也就是“改开一代”。如果你觉得2018年有很多复杂的情绪,那正说明了,改开一代终于从青春期走到成年礼。成年的滋味总是很复杂,熟悉的也许只能用来怀念,依赖的也许必须要放手。
3
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真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抽象的两难选择。每时每刻,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就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
4
我是个创业者,你可能搞错了乐观在创业者心中真实的位置。乐观是我们这批人的性格底色,不乐观啥年头都没法做事。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都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所以,说好说坏,都只能是我们做事的背景音。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薛兆丰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查理·芒格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罗曼·罗兰
既然这个世界另有计划,今晚就让我们重做计划。
第二部分:小趋势
1
我们还能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凑热闹,然后鲤鱼跳龙门、一劳永逸吗?我们还可以拿着一张通用的入场券,叩开某一个大门,然后从此躺着分享里面的红利吗?2018年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再也不在了。
2
“移动支付是很多行业信用的数据化基石。”猫眼的老板郑志昊
从后往前看一切顺理成章,但是如果回到这些事情发生的现场,我们真的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么?那些会导致变化的力量,往往都是来自其他领域,来自那些我们平时观测不到的因素。它们才会对我们这个领域,产生意料之外的影响。
过去是大河模型,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判断的方向对,搭上的船对,顺流而下就行。而现在,我们可能有必要把世界理解成一组多米诺骨牌,它摆成什么样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个小小的颤动,哪怕是一只路过的蚂蚁碰倒了一张牌,一个极小的趋势,那么抖动了一下,就推动了一个大一点的趋势,接着又会推动一个更大的趋势,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等推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而且还变成了个庞然大物。每一张牌倒下的时候,我们都很难预测,它会推倒什么?放大什么?又会消灭什么?最终的景象又是什么?
好了,我们终于明白小趋势这个难缠的妖精是啥了。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我面前。
3
人类文明发展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小变化越长越大,砰地一下,膨胀成了一个大变化。老天爷是个魔术师,是这个变化,引发了另一个变化,一层一层地传递过来的。 现在,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小趋势”了。它不是大趋势的小时候,它本身也未必能长成一个大趋势,它的威力是能启动连锁反应。
4
在小趋势的逻辑里,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坏消息是,每一趟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越来越密。
5
“凡杀不死我的,都让我更强大。”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实吗?
1
我们和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经常会被误解。
你的五官比例、你的身材尺码,这是真实世界。但是人人都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那可就是感觉世界了。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有道鸿沟,而且还有两种力量在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在鸿沟这边有好多人,我们的亲妈、男朋友或女朋友、商店里的导购,还有美颜相机,他们总是夸我们,长得真好看。这使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这条鸿沟的另外一边呢?其实真相自己,也在往后退,退得离我们越来越远。
2
真相和感知之间的鸿沟,一边是人类拼命努力,扭曲事实;一边是世界拼命努力,隐藏自己。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就是这么分裂的。
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3
我经常提醒我们公司的同事,你们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媒体人沈帅波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远超过自己感知力的共同体当中。这使得我们想要接近事实的真相,变得难上加难。
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被等号全丢掉了。
“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刘润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明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4
还原能力,就是我们逼近事实真相的一副眼镜。戴上了这副眼镜,你看待世界,评估价值的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座工厂,它必须连接一个真实世界。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会治理能力的晴雨表。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化。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制造业是我们构建一个真实的、良好社会的压舱石。
说到我们中国的基本面,你只要看到中国的基本现实,它就不再是那个数字。中国是什么?它是好多好多全世界最勤奋、最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一群人组成的。有了这个对真相的把握,你担心个啥?
5
上半场确实没怎么学过如何还原,所以要求我们开始下半场的修行。上半场的修行,更多是抽象和简化;下半场的修行,就得加上还原和丰富。其实修行的具体方法早就有人说过了,就是六个字——多元思维模型。让很多种认识世界的模型在自己的脑子里并存。
为了抓住小趋势,我能看到事实吗? 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1
多年之后,关于2018年的这场跨年演讲,也许你什么都不记得,但是,我特别希望你还记得下面这句话:决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梁宁讲的非共识,是个微妙得多的概念,是在原来社会的共识里面,突然有了跟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那个瞬间有点像孩子离开母体、分娩降生那一刻。孩子的感受是,这一刻受到了母亲的排斥,来到孤独的、寒冷的世界,他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压得他要大声啼哭。但很快他就会被母亲拥入怀抱。所以,这是两个过程完整地、连续地被接在了一起。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
从事后看,成功者的路上,那是一个正确连着一个正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但这是事后看。如果从过程中看,你就会发现,在他的路上,那是一个非共识连着一个非共识,甚至在别人看来,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个压力连着一个压力。
每一项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都好像是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长夜。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明朗的白昼,其实是由无数盏这样的灯彼此辉映而成的。
2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也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个说法,叫“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这段话描述了很多人对科技创新的心态。这就是非共识的宿命,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完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3
梁宁说了一句让我琢磨了半天的话:非共识从来不反对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梁宁这句话不简单,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路标:非共识不是什么天外飞仙,它本来就在,我们只是把它重新唤醒。
4
人类的很多古老共识,并没有沉底,只是在潜水,它们还会回到水面。
世界上有很多创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从来没人去过的陌生地带,而恰恰是往回走。
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回到一个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谓的非共识,就是你初看不认识,但是后来你知道,原来是老相识。
有三件事,人类自古以来,就会为它激动,为它落泪欢呼,一点就着。那就是:庆典、征服和竞技。这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
古老的母体,在不同时代化身为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是,不断回到它、不断把这个时代最好最新的东西献给它、强化它。
回到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我能感知“非共识”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我在法学家刘晗老师的著作里就读到了这个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第五部分:我的时间够用吗?
1
今天我的核心任务是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限碎片化、空间无限被分割的时代。有人用“时空内爆”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感受。小说变成了段子,专辑变成了单曲,大片变成了短视频,站台上的别离变成了微信上的常联系。可不就是碎片了吗?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生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这样。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3
在那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做选择的标准,也许就不是眼下的利弊了,而是要叠加进一个时间的因素。
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
还有什么比人类从此以后活得那么长、拥有那么多时间更明显的小趋势吗?想抓住小趋势的人,请到这个新坐标里去找。 这其实不是什么深刻的洞察,这只是我们这一代人都要面临的事实。其实很多人已经在按照百岁人生的模式在行动了,只不过他们表现出来的、经常喊出来的是当下的情绪,但是在别人没看见的地方、默默发力的,全部是长期的安排。
收藏夹里的最多的文章:
《记住这1582个字,搞定思维导图》。
《如何独立思考?这里有一份全指南》。
《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就给你说清楚》。
《人生最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个时代不要在朋友圈里观天下,找机会翻翻他们的收藏夹。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1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还有什么能比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信任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个感知和判断,胜过千万条数据。
我们一方面相信,人工智能会是无比聪明和强大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别忘了我们自己身上藏着的感知能力,那份良知良能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出来的极其灵敏的工具。这玩意好用得不得了,它一直都在。
2
人和人的感知一旦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我称它为“信用飞轮”。
对于顺丰来说,几十万人每年要处理几十亿个包裹,也就是说这样面对面的瞬间,至少几十亿次。如果这些点都藏了风险,那风险数量会多到无法想象。这时候靠数据有什么用呢?人工智能对这种事儿,完全没有能力发挥作用。这风险怎么控制呢?如果我是顺丰的老板王卫,我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地对我员工好,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推动信用飞轮转动第一下。我只要用行动,真的让我的同事,让快递小哥觉得在这个公司工作有尊严、有体面和有安全,这飞轮就已经推动起来了,剩下的就不光是我的事了。然后,我的员工,快递小哥他们就会接力推动第二下。什么时候推动?就是当他们站到用户面前的时候,他们会让用户也感受到尊严、体面和安全感。然后,继续往前传递,用户会帮助顺丰的信用飞轮推动第三下。这个时候,就不光是顺丰人的事了。你看,平时有人寄重要物品的时候,会跟对方说:“这个件,我发顺丰。”就这样,这个信用飞轮一直在运转。人对人的判断,人对人的信用会长距离传递,卷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帮他推动。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3
回答第四个问题:我的力量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启动你的信用飞轮,你就会有力量。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1
在算法的力量下,不管你内心有多少种隐秘的欲望,它都能测试出来,捕捉到、满足它、诱惑你。你哪里是被抖音耗尽了时间,你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出了瓶子,但自己又收不回来。时间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那时间怎么和你做朋友呢?
这个驯化抖音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就像吴声提醒的: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2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原则,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
3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算法,算法每时每刻都在试探你、判断你、诱惑你、套路你。这个世界好像很危险。为什么算法很危险呢?因为算法是一个整体,我们作为一个人,被算法解体了,变成了碎片化的数据。作为个体,我们貌似无力反抗。但是,我们手里还扣着一张王牌。我们为什么命中注定只能被碾压为碎片,只能成为被利用的数据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算法,来整合外部世界呢?我们也可以是算法,外部世界也可以是数据。就像吴伯凡老师发出的那个灵魂拷问:这个世界其实正在发生一场博弈。你是数据?还是算法?
第八部分:尾声
1
永远不要低估包括你在内的、中国人身上那种朴素的、但是又强烈的向上的冲动。你可不要认为这种向上的冲动,这种精神动力,是所有文明都有的,是天经地义的。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独享的红利,是中国教育两千五百年才积累出来的精神红利。
2
小趋势没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们随时感知它,然后激发那些你早已准备好的力量。怎么准备呢?刚才我们提的所谓扎心五问,就是做准备的几个方向: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抓住小趋势,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有了这五条,小趋势来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像一粒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约翰·列侬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作家阿尔贝·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