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风朗朗月
在一切崇尚快的今天,人们似乎都在快马加鞭的与时间赛跑。
曾读过一段子,说中国人凡事喜欢抢快:班车明明还有半小时开,就疯狂奔跑上车抢位子;飞机还没停稳,就纷纷疯挤着打开行李仓;尤其喜欢插队、喜欢抢红灯,喜欢翻栏杆。国人似乎一辈子都不能慢、不会停了,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急到尾,从头抢到尾……
读罢,心生感叹,却难以反驳,这芸芸众生中,人们如同失去了慢的能力,好似被时时按着快进键……
每次行驶在路上,看到的都是车水马龙的人流。有时听到有人打招呼,我刚露出微笑,想看清楚是谁,那人便匆匆的从我身边疾驶而过。即使看到熟人迎面而来,双方也只是一句简单的:“走啊!”,便急急的擦肩而过。
我时常想:在这个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人们面对大自然,心灵深处是否还留有聆听夏夜雨打芭蕉、细看冬日六角奇葩的细腻情愫?是否还有静待山溪汇集、青灯黄卷下的耐心与沉静?是否能坚守花儿开放、生灵万物的自然成长?这情愫、这沉静、这坚守……似乎已是很难寻觅了。所有的快,成就了人性浮躁的演出,看似无聊却也无奈。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这种平静就是对红尘中快的批驳。从前,人们想念一个人,就会靠着两双脚,走上三十里路,只为牵一牵那人的手。这种慢,是那么的唯美。有时候,我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虽只一刹那的闪过,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老子曾说:“重为轻根,静以燥君。静生慧,重生威。”找些时间,让自己体验一下“慢生活”吧。“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此时,“慢”是一种从容,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每次去看望父亲,我都希望时间能走慢点,这样我就可以多点时间陪陪父亲,此时的慢,是一种亲情的享受。我走路慢,在陪孩子出去玩时,总是停下来带他们一起探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我骑车慢,在路上,我一任身后的车辆在从我身边飞速越过,而还是不慌不忙,稳速前行;我看书慢,总是看到后面某一处,又翻到前面来对照,以求达到与作者更好的心灵交流;我吃饭慢,也时常教孩子细嚼慢咽;我起床也慢,为了把一切琐事打点的事无巨细,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以便有更充足的时间忙这忙那,而不至于手忙脚乱,慌里慌张;我说话慢,与人说话,我很少打断人家,因为我已习惯听人把话说完,为此我赢得了一个好人缘。
“不怕慢,就怕站”,就这样慢慢地生活,当慢的长度一再升展,慢就有了深度,便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乐,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快慰。心灵得以沉淀,灵魂得到升华。静静听一首歌,细细品几页书,“偷得浮生半日闲”也不失为人生中一件美好的事物。
木心大师在《从前慢》中这样说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与这个“愈来愈快的世界”相比,木心大师的“从前慢”已直接转化成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而这种慢,那么美,恰恰是令人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