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一直在蒋勋老师与木心先生之间走来游去。蒋勋老师,博学慈悲,哪怕面对丑陋难堪,也是真挚地不忍,恰好地体谅。对美,金刚般坚韧。木心先生,渊博骄傲,他是老派的手艺人,对自己的作品矜持而尊重,孜孜不倦耐心打磨 ,低调奢华,每一经纬都署名:木心。趋易避难是人之本性,留恋于蒋勋老师居多,但是木心先生就杵在那,念兹在兹的总是先生。
先生难读,已不是黄昏独自愁。陈丹青也说,读木心的小说、散文、俳句都不是问题,难懂的是他的诗歌,而先生又认为他的诗写得最好。陈丹青亦用了三十来年,意会了先生的诗,但整个文化圈,对这位归来的局外人,依然只言片语。也难怪,意会或评述一位作家的作品,本来路就不多:个人生平经历;文学思想背景;由两者绞合而成的仅属于他本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日以继夜雕琢的艺术匠心等。这不多的路,偏偏是木心本人出手堵住几条:呈现作品,隐退作家,不出自传,没有他传。他自小的阅读视野,即在东西方正典间编织天罗地网,他的世界文学史讲稿,由陈丹青整理成《文学回忆录》出版即是佐证,世无其二,更不谈他音乐、美术等方面深厚的艺术背景。先生是一则孤例,一株植物,慢慢独木成林,独树一帜。解析木心的作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始终记得我的导师说过:不要等到完美才做,完美等不到,也做不到,但行动可以无限趋近。纵然是高峰,也要从山脚一步步攀爬。陈丹青身为大家,策划先生的纪录片,2016年《我的师尊木心先生》,做得比2015年《归来的局外人》艺术得多,一个人,一支烟,一身便服,捧着瓷杯,漫步在先生的故居纪念馆和美术馆间,只是与逝去却不朽的灵魂絮语,简洁大方,动人心魄,似乎先生去得愈久,他的懂得愈深。好的作品,一定源于挚爱深情。我亦从心所欲不逾规,从稍稍能解的几篇开始--
(一)我纷纷的情欲
《我纷纷的情欲》是木心先生诗集首篇。开始很奇怪,先生为什么偏偏选此题做书名?斯人已去,空憔悴,无奈自己慢慢读,慢慢解……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远原山,路和路
都覆盖着我的情欲
因为第二天
又纷纷飘下
更静,更大
我的情欲
这是条叠彩瀑布,直下的,跳跃的,铺展的,迂回的,曲折的,像牟尼沟天下第一的钙华瀑布……我猜想,动笔前后,雪花浩浩荡荡地下,前赴后继,天空一片灰蒙,从每一根树枝到每一条路,大地一时晶莹洁白。下雪之前,纵有红泥小火炉,也无能饮一杯之人,雪后亦然。无人来无可往,全息的雪夜。妙到无痕的衔接在这三句: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远原山,路和路
写的是天地大雪覆盖,亦或情人起伏身姿?都是吧?诗意本在左右之间,它从来不是是非判断题。这种文化传统,源头在<诗经>。若单写雪景或情欲,都嫌薄,也显轻佻。情欲难写,要么道学,要么色情,这样自然曼妙,看到的是红楼一梦,而非金瓶一梅。
且慢 ,且慢,且慢,所谓虚字传神,所谓文学传承,这起句尤要紧----“尤其静夜”,暗示什么?欲说还休什么?普通的夜,一样纷纷扰扰的情欲吧?此情欲非彼情欲吧?静夜,这是诗仙李白创造出的中国人文化基因密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说艺术才是先生的流浪,虽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然他纵在家园亦是没有故乡的人,但这样虚空的无休止的静夜,何人不起故园情呢?有些情,是决绝中的百转千回。
先生有俳句:我呀,是黑雪中大雪纷飞的人啊!陈丹青亦回忆,哪怕在等人的间隙,哪怕在地铁里,先生亦写个不停。为什么这么急呢?他可是这名利时代仅剩的老绅士。可能,他的思绪与灵感亦如大雪纷飞,覆盖他的周身,日以继夜,他只能不停地记录,哪怕夜如此静,如此黑!
文学,尤其诗词,处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误解也是解读的一种,就像错误亦通往正确。我心会木心,还有其他路吗?我只愿能寻到。
(二) 五月窗
五月窗,雨
湿黑的树干
新绿密叶
予亦整日湿黑
连朝无主地新绿
矜式于外表
心里年轻得什么似的
囚徒睡着了就自由
夜梦中个个都年轻
白发,皱纹,步履迟缓
年轻时也以为一老就全老
而今知道,被我知道了
人身上有一样是不老的
心,就只年轻时的那颗心
这首诗背后至少藏着三个木心:年少裘马轻狂的,白发皱纹步履迟缓遥远得根本不在眼里;壮年冤屈阶下囚,身心被困,不得半点解脱,唯梦中还有新绿;暮年隐居纽约,坐在五月下雨的窗内,透过窗棂,湿黑的树干连朝无主的新绿,仿若此间时段他年老容颜下年轻的心。可品诗如果执着于本事,只是考据。但本事是作品的背景,或起点,它支持着作家的情思:生活的牢狱、岁月的砍伐,凌厉暴虐也无能让心老去。春草年年绿,王孙自可归。
这样的主题亦不新鲜,凡艺术家,死亡都不足以杀死童心。最木心的是:湿黑与新绿这意象的平凡奇诡,那么严丝合缝着年老色衰与年富力强,插入风霜雨雪严相逼的背景,愈显诗人那狂傲不折的诗心诗情。而“连朝无主”放在“新绿”之前的突兀修辞,囚徒形象与意境看似格格不入,其实都是先生用破格来消停汉语的陈词滥调,表达他的艺术品格。艺术品,从来以唯一性、独创性自成天地,改变文风……
最大的问题是:那些用西方正典做底色的诗作,能拿他和它们怎么办呢?
(三)中古一景
这城堡
那城堡
王公贵族每月大搬家
换换空气,换换情调
另外的原因
说来不妙
几百男女
昼夜宴乐
数名婢仆怎及清除
一个月下来
臭了,蛆了
只好骑马登车而去
都说喜欢没有理由,只是我们不执着追寻真相而已。喜欢不假,难懂亦是真,只能出声读,朗读是最上不了台面却最有用的方法。朋友在旁听了几耳,奇怪:这也是诗吗?
这真是个问题。古体诗,当然记事,如《木兰词》、《长恨歌》等;近体诗多是抒情,国破家亡这等烈事,杜甫先生也只肯道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背后的人祸、兵变、三吏、三别,自己去参照阅读体会吧!尤其教材,多选用律绝体的大题材,我们对诗歌印象就这样被扁平化了。西方与我们不同饮一江水,似乎叙事诗是主流,抒情诗倒是扈从。木心先生短章叙事,挑战我们的阅读期待,修正我们的阅读习惯。诗歌与否并不在于表达内容,凡能用诗歌这款手艺雕刻的,出来的均是诗。
我们平头老百姓,始终活在对王公贵族的想象中,偶像剧、宫廷片的热播泛制亦是顺应这种民心而招财进宝。上流社会,高贵、典雅、华丽,高山仰止的存在。“另外的原因,说来不妙”是木心先生做的一点点铺垫,“几百、数名、一个月”数量词走台阶,走到底,揭底:一潭乌泥。杜甫老先生画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张爱玲女士刺绣: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木心先生不着力,不唯美,真相兜底而来,人不知鬼不觉的事大白天下,人鬼有知,瞪目结舌。
“臭了,蛆了”,这样上不了诗台见不得人面的词,仿佛一对无底洞,深渊万丈,一切葬付其中。无端想起脏唐臭汉,所谓的盛世,所分的阶层,也许,不过是局内人的自是局外人的自卑。
剪开惯性层层叠叠捆绑,像太阳穿破重重叠叠迷雾,一样的天地,不一样的光景。
(四)某次夜谭的末了几句
是呀
福克纳先生
何必呢
何必一定要
使白菜欢天
萝卜喜地呢
“文学到了一定的高度,不是扭捏作态,那是一种天真的平易近人” ,这是蒋勋老师的话,匹配这首诗的题目,量身定制。“某次”暗示无数次,可能睡着的先生梦中都在链接文学史上高峰吧?“夜谭”是《天方夜谭》的代言吗?这个点到为止是废掉多少笔墨点成的。“末了几句”都成这样,过程有多长久有多瑰丽呢?删繁就简三秋树,我更喜欢落尽繁华后的冬树,那是古典的天真,简洁的自然。
“福克纳”是一幅《富春山居图》,亦是很多作家的黄河,比如莫言,书写故乡邮票那样大小的地方,民族性成为世界性。人心不同,恰如其面;人性相通,恰恰是人。两位先生谈了这些吗?充足的留白,充分的遐想……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欢天喜地”这些俚语、成语福克纳知道吗?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艺术观能相交即好,难得心有灵犀的“是呀”。白菜欢天、萝卜喜地,拆分组合成万人空巷的热闹,曾经也渴望吧?连续两个“何必”,稀释掉这样的喧哗与骚动,人民币也只能取悦与之相关的人。美,就是回来做自己。隐居书林,为己书写,寂静又不是谬误。
(五)论幸福
屋外暴风雨
卧房,炉火糖粥
暴风雨,糖粥,
因为一个我
所有的幸福
全是这样得来的
“快乐、幸福”这些人们用烂了的词汇,在木心先生的文章里面,其实并不多见。他的幸福,有他的五味俱全:
幸福是从悲伤中长出来的。屋外如若是春花秋月,怎能感知室内温暖甜香?先生在《谁更近乎自然》一文中曾这样说过:人在悲哀之中,才像个人,这是引用孟德斯鸠的原话。先生引申:痛苦欲绝的悲哀是不自然的,艰于维生的贫穷是不自然的----整个自然界是漠漠茫茫的悲哀和贫穷。人,若求其为自然之子,就得保持适度的悲哀,适度的贫穷。而这等于在说,要先从痛苦艰难中摆脱出来,然后才好谈那种使人差强像个人的漠漠的什么,茫茫的什么。这暴风雪,可能是自然的暴风雪,人生的暴风雪,精神的暴风雪,这暴风雪是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看到幸福的样子。
幸福是一碗暖香的粳米粥 。总有些诗人,不屑于已有的现成的意象,他要创造出仅属于他自己的代表性的独特的意象。那么,粥,对先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他的《少年朝食》中去寻找秘密----
……
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东坡、剑南皆嗜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
毕生流离,没有找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但至少在暴风雨之夜,还有一碗甜粥陪伴。就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觉得它是一首与幸福有关的诗,实则不然。所谓的幸福,只是一场念想。先生在《论物》中写道:
迟暮襟怀
亦唯将对人的爱
移转为接物待物
日久愈明物之怡情
尤胜于人之姿欲
……
从渴慕遇见像粥一样温柔的人,到幸福就只是一碗粥,这里面的移转,会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是山盟不在,锦书难托?
幸福是个人的感觉。暴风雨,糖粥 ,因为一个我。换成其他人呢,这是幸福吗?这里面有幸福吗?但先生是唯我的,他认为宇宙是记忆的,他的记忆,他的理解 ,就是他的幸福。先生还提到过:这一条路,如果我没有来过,它就没有意义。他的骄傲在于,他会赋予他的经历,他的物象宇宙般的记忆,文学的意义。生命是没有意义,正因为没有意义,所以可以赋予任何意义。物象带给他刹那幸福的感觉,他赋予物象以崭新的形象。
幸福是一场又一场艰难的跋涉。所有的幸福,全是这样来的。“所有,全是”,浅语?痛语?先生结束5年<世界文学史>讲课时,送给陈丹青他们三句话: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为了这可爱的文学好玩的生活永恒的艺术,先生牺牲多少,才换来这样短暂的、个人的、悲伤的幸福呢?
……
漫读《纷纷的情欲》,读成一幅画:捧书四顾心茫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