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指出,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事情(课题)做好。
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在她的书中也提到,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烦恼来自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很多人懂得了课题分离的道理,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惑。
有人说,在职场上运用课题分离的原则比较简单,因为对方跟自己利益关系不大,但是一旦涉及到较亲密的关系,尤其是家人之间,就很难去运用。
有人说,如果只管自己的事情,会不会被认为是冷漠无情呢?
有人说,老公和孩子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课题分离难道就不管了吗?
要解决上述困惑,我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人际关系的处理都适用课题分离原则,不论是普通的职场关系,还是亲密的家庭关系。
弟二,课题分离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举个例子,朋友跟你倾诉工作上的烦恼,首先可以确认这是对方的课题,那我们就什么都不管了吗?不是,而是可以作为朋友的身份承担起朋友应担的责任,关心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为她出谋划策,这是作为朋友应该做的。但是,如果对方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你因此而抱怨指责对方,这就成了对对方课题的干涉。因为提建议是我们的事,对方接不接受是她的事。
再举一个家庭当中的例子,关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倍感头疼,其实就可以运用课题分离的原则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明确,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现在的很多家长其实都是在替孩子担责。孩子作业没完成,老师批评家长。家长天天逼着催着孩子写作业,写作业在孩子那里渐渐成了家长的事情,家长催了才写,不催就不写。
进行课题分离就是看到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还责任给孩子。
课题分离之后就放任不管了吗?不是。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有养育孩子的职责。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写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情,她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写、怎么写。父母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但孩子有权选择接受与否。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及时提供帮助,而不是放任不管。
以上是个人关于课题分离的一点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分离是一场终生的修行,愿我们都能够活得明白,界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