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家庭教育之三:宠坏的“小公主”
馨是一个看上去很可爱的小公主,活泼,积极,但不闹。刚接触,每个老师都会喜欢她,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个小公主有些毛病十分突出。每时每刻,她的课桌上都堆满了各种物品:书、本子、文具、玩具,更多的是水果、零食、果皮和零食包装袋。一个多学期来,我不知提醒过多少次,也不知指导过多少次,却没有任何改观。即使面向全班提出严格的卫生要求,并辅以惩罚措施,她依然不能保持桌面的整洁。表面上,她做什么都很用心,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感觉她根本就没用心。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或许这次对话能找到根源,能有助于促进馨的改变和进步。
不凑巧,馨的爸爸妈妈如约来校时,馨去参加舞蹈比赛的排演了,不能参加这次谈话。
跟馨的妈妈见面的次数比较多,她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的集体活动,只是每次我都在忙着手头事务,没有针对馨与她深入地聊过。馨的爸爸还是第一次见面,言语不多,谈话过程中,主要是在倾听,除非我点明请他发表看法。
对话基本都是依赖我的提问推进。或许,中国家长都习惯了被动的角色。
跟其他孩子一样,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馨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干什么?
妈妈说得很具体:每天我开车接她,路上她会睡一觉。到了家,如果她没睡醒,不能喊她,不然她会耍脾气,一定要睡到自然醒。睡好了,一进家门就找零食吃。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书面作业不积极,催着才去做。但非常喜欢手工作业,只要是手工类的,回到家就忙开了。
学校经常会有主题活动,动手制作的机会比较多,孩子们都喜欢。
在家读课外书吗?——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科幻类的,写日志也喜欢编想象的故事。其它的书,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还有老师推荐的沈石溪动物小说。
跟爸爸妈妈聊天吗?——聊,就喜欢聊。
聊些什么?——她一有机会就跟我说过不停,说班上同学的事,说课堂上的事,想起什么就聊什么。
和爸爸聊吗?——也说,不过爸爸比较忙,说的机会比较少。
爸爸妈妈一起带她出去玩吗?——一般放假就会带她出去。
说说在家做家务的情况吧。——没有帮家里做家务的习惯。
自己的事呢?比如说铺被子,洗袜子?——也不做,都是我做。妈妈一直微笑着。
我总感觉这孩子做事没有效率。妈妈主动谈看法了。
不错,看上去很认真,实际上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做事效率很低。英语老师接过话。
这跟她平时的一些习惯有没有关系呢?比如说她的课桌总是乱的,零食包装都会堆在一起。在家呢?我望着妈妈。
对,这孩子有很多坏习惯。在家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所以作业写得慢,总要提醒。写完作业,书桌上就会堆满了零食包装袋。她也不管,等着我去收。书本也要我帮着收拾。说这些话时,妈妈的语气里并没有无奈和不满,都是对女儿的呵护。
边吃零食边写作业,怎么可能有效率呢?注意力怎么能集中呢?——说的倒也是。看来是不能这样了。她可以整天不停地吃零食,吃完一包接着拆一包,吃完蛋糕吃水果。
喜欢吃零食是许多孩子的天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整天不停地吃,就应该控制了。——嗯,看来以后要少买点。
有没有明确地提出让她自己收拾?——也讲过,她不听。我们不收拾的话,就一直堆在那儿。
可以尝试一下,你们就不给她收拾。——那也不行。有一次我没及时收拾,她的房里从书桌上到地板上,全是乱七八糟的包装袋、水果皮,几乎没地方下脚了。
你们就狠一狠心,哪怕她自己被困在房里不能出来也不给她收拾,看看她怎么办!听了这话,爸爸妈妈都笑笑。
你们总是无条件满足她的要求,她就觉得为她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了。五年级的小姑娘了,还不学着管理自己的房间、书包,不学着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你们准备服侍她一辈子吗?现在觉得是小事,但你看看,她现在在任何方面都不会管理自己,包括学习,并且一遇上困难容易放弃,长此以往,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当她进了初中高中,爸爸妈妈不能每天陪在身边时,发现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会不会连自尊也伤得重呢?我一口气说了这些。
爸爸点头,妈妈想起了孩子相关的表现:嗯,是这样的。她每天晚上背诵小古文或古诗词,一定要我陪着一起背,我背一句她才背一句。一遇上困难就说要睡觉。
这就更值得反思了。读书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怎么成了妈妈跟他一起完成的事。等到了初中高中,是不是妈妈也要跟着一块儿学呢?——妈妈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露出一丝凝重。
……
通过谈话,我们一致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缘于从小没有养成一心一意做事的习惯,尤其是一直以来边写作业边吃零食的坏习惯,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大事小事都依赖大人,甚至觉得读书学习也是大人的事,孩子完全没有责任意识,甚至没有为自己负责的想法。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自我管理意识,这不仅影响表面的生活行为表现,还会影响她思维品质的发展,所以学科学习上只要是需要一定思维深度的学习活动,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这一切的最主要根源都是溺爱。
我们给爸爸妈妈提出这样几条建议:零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让孩子在具体的事情上、从细节上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并培养良好习惯;趁孩子对阅读有较高兴趣的时候,运用亲子阅读的方式渐渐扩大阅读面,从阅读中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角色。爸爸妈妈很高兴我们帮着找到孩子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表示会从今天开始就进行改变。
这次谈话之后,家庭教育渐渐有了改变,孩子在教室里的表现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这又一次说明,孩子的习惯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