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以为逼一把孩子,孩子将来就会感激我们,事实上我们在把孩子逼向了焦虑边缘,逼向各种心理疾病。
一个孩子叛逆,抑郁,上瘾……这到底是谁的错?家庭全部成员都有关系。一个孩子得了抑郁症,需要治疗的不止是孩子,是整个家庭,参考家庭治疗心理书籍《热锅上的家庭》。本书是著名家庭心理治疗师写的真实案例,大姐叛逆,得了抑郁症,跟母亲大吵大闹是起因,家庭心理治疗师必须家庭每个人都到场才能进行治疗,第一次治疗,一家五口中的弟弟没有到场,家庭治疗师不给治疗,看似无关的成员,其实息息相关。从姐姐的问题迁出夫妻感情问题,父母跟跟他们的父母的关系问题,一环扣着一环,姐姐的叛逆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董卿,朗朗的成功是多因素的结果,别总是看在逼的份上。董卿回忆当年父亲的逼,依然会落泪,这就是她内心的伤,我们太容易看到别人表面的光环,然后效仿,误以为这是纯粹逼出来的。难道不逼就是任由孩子发展吗?那也不一定,我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父母老师的方式方法也很关键,这都需要父母和老师付出教育的智慧,但是智慧哪里那么容易学呢,拿起棍棒逼,无师自通,人人都会啊!这更容易流传。假如“逼”可以,天下尽是朗朗,董卿般的英才,事实上,他们只是凤毛麟角,却那么多孩子被逼着从楼上跳了下去。
倡导快乐教育不是骗局,我认为是最可行的育儿之路。学习不一定都是苦的,它也可以是甜的。你认为它苦,或许是因为你懒得或者压根没去想用甜的快乐方式打开罢了。当孩子吃手吃玩具的时候,孩子正在用嘴巴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当孩子到处寻找生活中可玩的物品时候,当孩子热爱玩沙玩水的时候……我们身边太多的人直接去阻止,太脏了,太好动了,太调皮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批评,阻止,让孩子的手脚都是受困的,不能去探索他身边的世界,不能建立他大脑的神经元链接,从而影响他的心智发育。上学后,恨不得孩子次次都能考100分,孩子不懂,成绩差就开始各种逼,最后孩子成绩实在不行就怪罪孩子笨,遗传的……突然觉得我们身边太多太多的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真的很苦。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比任何朝代都好了,但精神环境却实际是太苦了。所以才导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动不动就自杀,因为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自我,父母一切的控制安排,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学点心理学知识,你就会发现,我们的需要分五个层次,像当年我们的父辈,饭都吃不饱,无论多艰苦,只要能吃饱就行了,这是最底层的生理需要。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但我们的精神环境跟不上啊!还是父辈那套教育方式。
孩子养成好习惯当然重要,但请不要用“逼”。让孩子懂得好习惯的好,用善意的引导,让孩子慢慢的自我调整,孩子会慢慢找到自己的步伐的。别急,别总是用别人家孩子长处来比自己的孩子的短。像我想逼孩子写作业快这个事,错得是多么离谱啊!逼孩子学钢琴也是一样的错,不是因为我逼得不够狠,是我的教养方法的彻底错误,只有醒悟才能迎接更好的明天,我们每个父母都手握着我们人类的将来,从我做起,把孩子养得健康阳光快乐,我们的将来才能充满美好……
“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逼”孩子养成写作业快的习惯,“逼”孩子分享玩具,“逼”孩子认错道歉,“逼”孩子吃下不喜欢吃的食物,“逼”孩子把字写得好看,“逼”孩子学各种乐器……最后把孩子“逼”到绝望的边缘。
我问七岁的儿子:“弟弟,你觉得活着为了什么?”
儿子回答:“为了获得成就感。”
一个七岁的孩子都懂得活着为了成就感。任何事都有其意义,最正确的方式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每一件事都为其寻找这样做的意义所在,这才是最有效的最长久的方式。
写作业快,意义在于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把字写好,意义在于话说字如其人,没见你人看见你的字的时候就觉得你人很不错;学兴趣班,意义在于将来无论在哪,无聊了都可以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