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办公的日子,有个好处就是,时间大部分是可控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自律性,可以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然后有条不紊地实施下去。
这两天在践行时间管理,首先把自己每天在每个时间段里做的事情大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调整。有点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感觉。以前也想这么做,但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总是觉得这样做太浪费时间,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再拿来分析,不是更加不够吗?
抱着一种心血来潮的好奇,从本周一开始,我连续记录了两天时间管理的台账。经一对比分析,的确还得出了一些平时没有发现到的规律:
首先,要想管理好时间,规律的作息是保证,包括起床、一日三餐、休息、工作、运动、早睡,一个都不能少。以前总觉得,可以省掉一餐不吃,这样不是能节约一些时间吗?或者,一直坐着奋笔疾书,起身去运动的话,会不会又打断思维。其实,如果不定时就餐,到一定时间就会容易饿,就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了;另外,坐一段时间,如果不起身去活动一下,很快就会腰酸背痛,而且思维也慢慢地不够灵活了。所以,必须要安排好所有的要素,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确保持久的效率和战斗力。
其次,同类的事务尽量安排在一个时间段里完成。比如,早上吃完早餐,顺便把碗洗了,把厨房也清扫完,衣服也晾起来。这样的话,就能够安心地坐到办公桌前开始工作。否则,这些未完成的小事情,也会持续地在大脑里循环,不时地跳出来提醒一下:”喂,还没洗碗哦!“对于洗碗这种事情,是拖得越久越不想去开始做,所以还是尽快完成比较好。
再次,安排出查看微信、回复信息、打电话的时间。比如一项工作告一段落后,可以安排一刻钟的时间,用来完成一些比较不需要那么多注意力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如果穿插在工作中完成,就很容易会把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最后,制定一些惯例流程,比如为自己安排早上起床后的的惯例事项,比如入睡前的惯例事项,周几打扫卫生、周几大采购等等,设置这些惯例是为了尽量减少启动的能量,设置好了就可以不用思考纠结,随自己的喜好不断调整这些惯例,渐渐扩大自己的舒适度范围。
以上是这两天时间管理记录的总结,观察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也是非常有趣的,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大家不妨也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