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报社一行四位记者提前来郑专访。回去后经济新闻采访部副主任丰舒潍先期发了个朋友圈,我知道对她对我的溢美之词是由衷言表,但我也清楚,没有好的工作环境,你再有抱负又能怎的?
记得一位新闻前辈说过,一个好记者的产生也要有三要素:新闻土壤、领导识珠、敢于放手。
我真是幸运,在柴国庆执掌报社的十几年里,很多重大题材和新闻人物我可自由采写,直接上编前会。像为民请命的女人大代表姚秀荣、普通教师徐国立等平民人物典型都是我自由采写的,他们不仅登上头版头条,而且有的甚至引起全国的关注。
我对其他一些事情可以将就,但对稿子绝对较真。重要稿子我要直接交给总编室主任处理。三任总编室主任张国柱(退休老干部)、王爱军(现任社长)、李弘(现任总编辑)对我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
我退二线后总希望写篇告别新闻的收官之作。时任副总编王爱军给我提供了谢延信的线索,我首写的这个普通矿工典型2007年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这篇文章被评为焦作市、河南省、中国城市党报三个一等奖,我的收官之作也成了我新闻事业的巅峰之作。我退二战后,刚刚到焦作晚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编李弘就在该报给我开辟了专栏,这个以我名字开设的《少勇随笔》是《焦作日报》历史上的第一个个人专栏,我经营了两年,也圆了我一个年少时的作家梦。
天时、地利、人和。《焦作日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一个地市报的记者晋级正高职称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啊,可是我做到了,我以达到高级记者一倍的硬件让省高评委无可挑剔,1999年我晋升高级记者,至今18年了,我盼望焦作日报后继有人。
给我写微信的《焦作日报》经济采访部副主任叫丰舒潍,是我看着她成长起来的,在焦作日报经我手招进或者建议提拔的记者至少有十余人了吧,时任总编辑柴国庆对我的提议几乎从没拒绝,这是何等的知人善任?因为他知道我惜人才,没私心。如今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报社的中流砥柱,今年春节后,报社新老领导来看我,王爱军对我培养的、现在的报社骨干如数家珍,我深感欣慰。
附丰主任的微信朋友圈文:
昨日有幸赴思念果岭拜访老领导,一位我们早已视为亲人的长辈。大家趁机毫无压力地吃吃喝喝,玩玩转转,表示以后工作若都这样就好啦[偷笑]
老领导是我们的偶像。他对记者这个职业太喜欢了,怎么说呢,用无比热爱、把报道视作生命来说可能感觉官方些,但事实就是这样。他抓新闻一出手绝对快准稳,作品几乎都成了精品。离开工作岗位后,他多年被中央媒体约稿,一字一金,让我等晚辈望尘莫及。(他也教授我们很多写作东西,可总学不好,我因此也认定好记者是天生的[囧][傲慢]。)如今,老领导择景区洋房而居,又把这份热爱放到了生活中,认真回报因工作熬坏的身体。他坚持早中晚到户外散步,那些随手拍摄和分享的小景记录了他每日率性豁达的好心情。回到家里吧,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就是特色、品质、有格调,从一个果盘、一盆绿植,你都能看出有多用心。都说人退休了老的快,可老领导愣是把日子过得这般潇潇洒洒、令人艳羡,越活越年轻了,这种智慧和心境实在够我们学习一辈子!为了向往的生活,为了不会特别后悔的人生,我们要加油,加油啦![奋斗][奋斗][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