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毅
笔名:昏睡十年
中国古人素以“勤学苦读”而著称于世,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聚萤照读”是家喻户晓的勤学苦读而学有所成的事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寒门学子发奋读书。然而自古而今,许多国人之读书常带有很强的功利心却是不争的事实,视“金榜题名时”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家教格言,将读书功利化、庸俗化,视其为读书人博取功名、出人头地、光耀门楣、达至富贵的手段与工具,忽视其内在的修身养性、静心怡情、增才长智等价值。而一旦读书的这一外在的手段与工具价值弱化,其外在的“福报”迟到或缺席,在“笑贫不笑愚”和“笑贫不笑俗”的社会氛围中,“读书无用论”便甚嚣尘上,读书成为个人成功领域“猫论者”的“弃儿”。
是的,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无用”的闲书确实不一定能助你成功,但读它们一定可以使你变得睿智和优秀,这其实更为重要,从精神功利的角度看,这又是多大的福报,可惜这样的福报在“物质至上”、浮躁喧嚣的时代,在芸芸众生眼里一文不值。然而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物质财富、物质文明的时代即将逝去,远方的追求精神的足音已响起,我们理应一起迎接它,加入它,做物质享受的减法,主动地“化繁为简”,过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简陋的生活,成就一种内心宁静、精神充盈、境界高远、灵魂高尚的人生。
如果说物质是人生美丽大厦的基础,那么精神就是其美丽的上层建筑,你每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你的人生美丽大厦添了一块墙砖,贴了一块瓷砖,这里的“好书”可以是一些所谓的“有用”的、实用的书,它们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更多的应该是一些常人眼里不能带来眼前名利的所谓“无用”的书,它们益于人的心灵灵魂的生长与完善,但绝不包括一些“无聊”的书,这些“无聊”的书似贴在大厦外墙的小广告与悬挂窗外的口号标语,虽然信息量很大,却使你的大厦丑陋无比、阴暗无比。如今,这种无聊的劣质书大行其道、泛滥成灾,“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书市常显,急功近利的著作者梦想一炮走红、一朝成名,一夜暴富,极其自私卑劣地揣摩、迎合甚至误导、压低大众趣味,无原则、无节操、无底线地媚俗愚众,短期内胡编乱造,粗制滥造一些垃圾读物,内容无外乎明星、名人轶事趣闻甚至八卦丑闻、惊悚悬疑故事、“怪、力、乱、神”情节,这种轻浮花哨、悬念迭出、实质空无一物毫无美感的书专门刺激人的感官神经,挑逗人的原始欲望,很容易诱人一爽,逗人一乐,惹人一惊,吓人一跳。短暂的“愚乐”之后是一片空虚、一身无聊,一无所得,如此周而复始地“愚乐”其中,最终贻误一生不能自醒。
如何在一个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社会喧嚣、人心浮躁、崇尚平庸的时代成就一种内心宁静、精神充盈、境界高远、灵魂高尚的人生?抛开一切杂念去读书,读好书,读“无用”的、有思想内涵与艺术美感的闲书,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闲书中还真的有另一层意义上的“千钟粟”、“黄金屋”与“颜如玉”。
春日清晨,山村农舍,茂林秀竹,烟霞苍茫;或秋日日暮,枫叶飘落,雨打轩窗;或冬日寒夜,北风呼啸,漫天飞雪,你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摒弃白日的繁琐与焦躁,脱开一切牵累羁绊,心归平静,独坐窗前,一盏孤灯,一壶清茶,一抹花香,一曲萨克斯,轻轻翻开一册书卷,摊于胸前,书香氤氲,与作者同行,神游物外,是何等的逍遥自在、乐不思“俗”。掩卷闭目,沉思静虑,与心独处,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找回丢失的初心与意义世界,这样的意义世界,纯净安宁美妙得令俗世中的名利、嘈杂、庸俗低到尘埃。读这样的书你会读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乐,此乐长驻心间。你一旦有了这样的读书之乐,在你的心里便再没有真正的烦恼与贫穷,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快意与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至乐,唯一能令你重陷烦恼与贫穷泥潭的是剥夺你读好书的权利,而此“唯一”发生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因为读好书对于今天的你我而言纯粹是“愿不愿”的问题,而非“能不能”的问题,只要你愿意,每年少买两件衣服、少下两次馆子省下的钱够你买回一年读的书,少换一次新潮手机可以买回半书橱的书,并且这样的读书之乐永远都没有“晚了”的时候,汉·刘向《说苑》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者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这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和对书深厚的情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若你有一天真的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么你可谓“富甲天下”了,也给你的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屋子的好书、一个爱读好书的习惯、一个睿智的大脑、一颗纯净澹泊的心、一种宁静诗意的生活与一段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