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正是踏春好时节。
兴尽而归时,就有人浑身瘙痒,皮疹,水泡等过敏尾随她回了家。
别急,春季过敏高发季节来了,这篇从西医角度讲过敏用药,让你先拿手头仅有武器对抗
1.过敏是什么?
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它是身体受抗原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花粉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引起过敏的物质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花粉、粉尘、动物毛屑等;食品类比如蛋黄、虾蟹、鱼类等;药物类比如常见的抗生素过敏;接触物过敏比如油漆、化妆品、外用贴膏等。
过敏都有哪些常见症状表现呢?
比如呼吸道症状眼睛红、发痒,鼻痒流涕,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皮肤过敏症状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过敏严重时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喉头水肿,气喘、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
应该说过敏是一类症状的统称,具体有哪些过敏症状,诊断为哪种疾病后才能具体用药,而不是简单地来一句过敏吃什么药。
2.过敏药物类型
抗过敏药物目前主要包括四大类型:抗组胺药、过敏介质阻断药、钙剂、免疫抑制剂。
今天重点讲春季皮肤过敏用药——最常见的抗组胺药物,临床有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
这类药物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以及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效果最好,但此类药物多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副作用。
第三代的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的副作用小点,经常使用考虑这两个
3.用药注意事项
➀、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抗过敏药物
因为抗过敏药物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故而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荨麻疹可分为寒冷性、压迫性、热性荨麻疹三种类型,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物;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就要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
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得到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规律地逐渐减量,否则容易复发。
➁、抗过敏药物也要换着吃
长时间地单一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使机体耐受药物,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
所以,提醒患者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
➂、警惕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极为复杂。
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者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故服用抗过敏药物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比如扑尔敏,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
最后,建议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松警惕,服药前一定要看清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最好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抗过敏药物。
额外补充其他抗过敏药类型知识
➁、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过敏反应物质释放以达到抗过敏作用。
主要有色甘酸钠、色羟丙钠、酮替芬等药物,临床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➂、钙剂
钙剂,比如葡萄酸钙,氯化钙,一般是医院或诊所注射用,普通顾客忽略
➃、免疫抑制剂
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