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也许是今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我儿子的妈妈早早起床给我们准备了早餐——水饺。今天我和读者们分享的故事是小雅的妈妈——我们晨光最美的教师之一张老师。他不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是一年级一班44个孩子的妈妈。因为……
教学楼走廊上依稀亮着几盏照路灯,胆子小的女老师领着自己的‘小棉袄’径自走进办公室,孩子紧随其后。早晨始终是忙碌的。
不久,一一班的灯亮了,母女俩人给办公室的‘’妹妹‘’们打上热水(有个老师自己带孩子不容易),就来到教室先巡视,再迎接自己班的‘宝宝’们。
孩子们很听话,在教室里准备读古诗。
6周岁的孩子吃早餐,也许在家许多家长还得用勺子一口一口的喂饭。可是在学校里,在张老师与生活老师的协同配合中,我看到的是安静、有序、卫生、文明就餐的场景。
张老师在学习老教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实际,与家长协同给孩子们定做了晨读美文,《弟子规》等读物。
早晨的美好时光是短暂的,可是在张老师的身上,我所看到的是永恒的对孩子的爱。
在今周升旗时一一班的孩子在张老师的教育下站队整齐,肃立标准。
正在编辑过程中,张老师来到学部准备这次阶段测试奖励小奖状,我顺手抓拍了一张。
张老师在做工作的同时,时时不忘自己年级,甚至是相邻年级的琐碎杂事。不仅仅是热情渲染,里面也充盈着对年轻老师们的关爱。当然,其他老师们的班级也能看到张老师另一面的身影。
这次考完试,1.1班的孩子表现很正常,很多孩子还考了‘’双百‘’。依稀记得在期中考试前20分钟张老师那焦急的神情。
有个小插曲,有个孩子‘怯场’,考试前大便不下来,张老师东跑西跑找‘’开塞露‘’,结果没有!孩子憋的难受,想不到的是,张老师找来了一次性手套,生生的给孩子抠了出来。孩子顺利的参加了考试。
这样的妈妈,有。这样的爸爸,有。这样的老师,其他地方有?
上面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例,在张老师身上还有许多感人事迹。开学初,学校人数增多,走读生午休没有及时协调好。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休息,张老师在家找了几张床,每天中午与一年级的另两位班主任和孩子们在实验楼宿舍同住,即维持了孩子的午休纪律,又关注到了孩子的生活起居,及时解决了学校的管理难题。
在两次行政会上,两位李校长都分别提到这样的老师难得。难得上心,难得关心,难得爱心……
正是有张老师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才能生活的快乐幸福,我们的家长才一次次点赞满意,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才越来越好。
这不是我们干教育的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