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西是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运动员,被誉为世界网球的骄傲。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共获得60项冠军头衔,温网,澳网,美网,法网,奥运会都是囊中之物。
在他最后一次比赛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说了这些话:
记者:如果一位16岁的青少年选手在这届美网赛上向你讨教经验,你会向他说些什么?
阿加西:把每一天看作是变得更好的机会,在球场外也是如此。
记者:你父亲希望你在第二轮比赛后就退役,不要打这场比赛。你对此怎么想?
阿加西:如果我想放弃的话,在很多年以前就肯定已经放弃了。
记者:网球到底教会了你什么?
阿加西:你一个人在球场上,必须独自面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控制好情绪但又必须投入情感,所有这一切多么像是生活本身。你必须坚信自己,同时又逼迫自己不断前进。
阿加西道出了所有一流高手的心声,辉煌就是用持续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
知乎上有个大神——采铜,被千万网友称为最具知乎精神的楷模。是知乎历史上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名字。
采铜是研究心理学的。他曾说,心理学有两种。一种是写在论文里、学术型的。一种是致用心理学,解决现实问题。于是他研究那些很厉害的人是怎么修炼的,再结合心理学,总结出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一句话总结《精进》路径:
下面让我们来逐一解读下
01 时间
现代社会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往前跑,生怕一不小心被抛弃了,于是时间管理应运而生,如何做清单,分解任务,设定目标……
但归根结底解决的都是“技术层面”。我们总是掉进追逐效率的游戏:越努力跑得越快,越快越累,陷入“老鼠快道”。
要从老鼠快道里跳出来,就要建立平衡的时间观。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就像一首交响乐如果从头到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上。
那如何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呢?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收益值,二是半衰期。多做半衰期长,有价值的事。
半衰期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这个账很好算,你拿1万元买年化11%的理财产品,一年也不过1100元。你把它投入到个人的学习、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等方面,带来的年化收益可能是4000%。
02 选择
所谓的选择,无非就是清楚的知道什么更重要。而现实中,我们总是从熟悉的选项中,找到一个满意的就可以了,而不是对比所有选项,选出最好的。
古语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你想吃到好东西,首先要有一颗想吃到好东西的心。你想为自己讲述一个非凡的故事,就要为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标准,才能
发现更多更好的选择。
然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常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陷入非此即彼的二次元,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相信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做着不感兴趣的工作,向往大城市,可是自己的专业能力又不强,没底气,没信心走出去。
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看到后面的隐性假设:爱好与职业不统一,工作一成不变,大城市才有前景,工作中才能学到技能,无法改变让人自卑等等。
针对这些,真的没有选择吗?
兴趣可以下班后培养,工作可以调换岗位,本地多方打听也会有好企业,技能可参加线上线下培训,从点滴小事培养自信心……
这些不同形式的偏见,让我们像人物塑像一样禁锢在原地。
《沉思录》有句话说的好: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当我们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不妨试试,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识别它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比如目标悬置,能力迁移,特性改造,思考出更多的可能,并进行尝试。
03 行动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吧,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要知道完成>完美。
我们可以借鉴精益创业中“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概念,就是用最小的产品来验证商业可行性。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你想在网上卖某款物品,首先要看的不是利润,支付等,而是要看有没有人会买,你可以先到商店逛一圈,拍照发到网上,如果有人感兴趣,会联系你,你再去商店买下来,然后卖给对方。如果没人搭理你,就要好好想想这项业务要不要做。
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低成本验证需求,来提高试错效率。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产品是什么呢?
首先要清楚“产品”的内涵:
产品是一种可交付的结果,能够被他人检验或使用,并且创造出价值,同时作为你才华的展示台。
上交的年终总结,知乎上的回答,豆瓣的书评,制作一个小程序,培训课程的PPT等都是你的产品。
这些小产品都是有生命力的,会被网络或他人不断的传播,放大,然后你会获得反馈。记住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正面的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否定和批评,会让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每一次版本的迭代,都会增加成功的概率。
如此以来,你的才能、影响力和成就,就会慢慢的培养出来。
现代人都喜欢做“多面手”,比如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一边吃饭一边处理事情。
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明,所谓的“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点,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几件事不过是美好的谎言。
在不同的任务当中切换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是简单的事情,多消耗的时间成本≤30%,如果是复杂的,很有可能≥100%。结果在一个工作日里平均有28%的时间耗在任务切换上。
所以首先要从任务的核心区开始,集中精力专注的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再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以减少转换损耗。
我们要学会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迭代,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认知。
04 学习
很多朋友都说读书之后忘掉是正常的,我们把知识内化了。
别搞笑了,你连书里讲了什么都知道,还能内化成能力?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为什么你的学习如此低效?
看看你的惯常行为,计划+阅读+划线/摘抄/笔记,把书拆解成一个个孤立点,试图理解和记忆,偏偏我们的大脑最不擅长这种行为。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扮演的不是一个搬运工,而是带着心中的困惑,通过提问把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经验联系起来,主动的解码新知识,把学习的材料当作样例,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寻过程;不止要归纳,还要做延展;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很多人都知道一万小时的理论,通过刻苦努力训练一万小时,就能够成就卓越,有美国的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不幸的是这个理论很可能是错误的。
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其实源自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一篇论文,讲述了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成果:
他把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潜力人物;第二组比较优秀的学生;第三组被认为水平不可能达到专业标准。
到20岁的时候,那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不够专业的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个小时。
而事实上埃里克森并不认可这个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是:
专业级的水平是可以逐渐练习的,但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思考、理解、转化、融合),才能够有所突破。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而是取决于能够调用多少以及知识的关联。
对很多学习者来说,他们不是不愿练习,而是不知道如何练习。这里就要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知识技能化。
不要把它当成一种静态的,躺在书本里的东西,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可以运用的,可以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
《精进》里提出了三种操练方法:
01写作式操练
一篇文章想要被人读懂,要把人说服,就需要有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数据,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才可以。
02游戏式操练
假想一个并不存在的情景,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景中的变化。
03设计式操练
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比如你想锻炼写故事能力,可以随便找三个词,创造一个故事。
一个高手,懂得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通过牵引、印证、互补获得启发,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发现。
05 思维
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把牵涉的方方面面都想清楚。而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为了克服这些毛病,我们需要一些工具,来提供支撑。
最常用的是矩阵和清单。
矩阵就是将不同的方面思考后直观化。然后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纬度的再组合。
清单是运用无限穷举,来扩展思维。两者可以互相结合。
比如如何制作一款新奇的饼干?
众声喧哗,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为了给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我们一定要学会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的方式。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06 才能
歌手李健在节目《开讲了》谈到自己如何走上音乐之路:
“我们宿舍有六个人,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我的上铺是一个对哲学很感兴趣的人,他大一的时候就看黑格尔。另外一个室友是不停地学语言,学英语、学日语、学法语、学德语。也有获得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物理金牌的,他们总是不费什么力量就总能考到97、98分。但对我来讲不一样,我可以通过努力、通过勤奋,考到六七十分、顶多八十分算不错了。但是我参加的一些歌唱比赛,基本上都是第一名。”
李健就是通过发展自己的优势获得了现在的成就。很多人误以为,要持续的弥补短板,才能走的更远。
以写作文为例,特别注意拼写、语法,标点符号,你的文章顶多及格线以上,它会让你得高分吗?
反过来,你的优势足够强大,是可以弱化这些不足,海明威的语法错误在文学界很有名,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真正让你达到100分,120分的是你的优势和努力。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才能最大化。
在过去40年里,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对全球200多万人进行了关于优势的研究。结果发现:
世界上最成功的个体,都是通过将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通过弥补弱点来获得成功。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可以使用《盖普洛优势识别2.0》,也可以参加网上的优势计划。
最后让我们来锤炼一下,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要学会郑重的对待时间,做出最优选择,即刻行动,打造出产品,高效学习,修炼思维,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让它成为持续攀登的利器。
要知道所有的勤奋都是化了妆的祝福,当你开始总结并付诸行动,就已经走在人生精进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