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自解】
志向,每个父母,叔叔阿姨见了孩童都会问起这个问题,志向,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志向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更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想。有人说,只有有理想的人,不会对生活充满畏惧,不会放弃生活的斗志,理想,给自己的人生之路照亮了方向,理想,就像星星一样,在黑暗的头顶上闪闪发亮。
我们来看子路和颜渊的志向。
子路要将车马和衣服与他的朋友们共享使用,即使用坏了也没有一丝遗憾。在当时,有车马和轻裘就属于贵族了,而子路却一点也不在乎这些贵重的物品,他在乎的是朋友之间的义气。
颜渊的善行不愿意让人知道,更不愿意被别人宣扬,只愿默默无闻的做事,不求闻达于人世,淡泊名利,寻求宁静。
从两人的志向来看,就可以知道二人的性格,两个人一动一静,一人志向向外求,一人志向向内求,性格迥异,所取的价值路向也当然不一致。
从孔子的回答中很明显的看出孔子心怀天下的大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壮有所用,这是一种极高的“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不论小志大志,有志就有希望。还记得多多的一篇读写绘,每每谈到理想的时候,她总会说到一直不变的理想——医生。
“妈妈,这是我梦想的地方”
“妈妈,外科医生好还是内科医生好?”
“妈妈,医生为什么都穿白大褂?”
……
去医院时,她都会很敏感,很好奇。会找到医生身边观察医生的一举一动,脑子里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这些问题会激发她更大的兴趣,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理想就像种子,已经种在心里,一点一点的成长就像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