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公交车吧?
在等公交车时,无论我等的是哪一路公交车,只要我在等,那一路公交车就会姗姗来迟。仔细想想,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于是我问了一下身边同样在等车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这样的感觉。
也就是说,埋怨公交车来迟的现象较为普遍。
理性的去想,在概论上,公交车来迟和来早的概率是大致一样的,那为什么埋怨公交车来迟的现象这么普遍呢?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公交车来早了,我们只会匆匆忙忙的跑上车,生怕迟了没位置坐,对公交车来早了这个事实,是没有过多的记忆。如果公交车来迟了,我们更倾向于抱怨,并且从记忆中找公交车来迟的例子,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公交车就是烂,总是来迟,这都是干什么吃的啊”
公交车提前3分钟到带给你的快乐,是远远比不上公交车晚到3分钟所带给你的厌恶感的。
这个较好的验证了厌恶损失。
什么是厌恶损失?
厌恶损失(Loss Aversion),别名损失趋避,损失规避。
厌恶损失是指损失要比等量的收益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要大,也就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到2.5倍。
经济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人们对待得失的态度大有不同。在做决定时,人类的行为是不对称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我们习惯于自然地规避风险,因而更加辛苦地工作只为避免一些微不足道的损失,而不愿冒险去争取更大的回报。
“厌恶损失"就是说,比起在街上捡到500块,你高兴得心花怒放,回到家和家人说一下,过几天你就忘记了。可是,要是你丢了500块,你会难过,好几天都未必会缓过来。也就是说,损失五百块钱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比获得五百块钱带来的正面效应大得多。
试想一下,有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想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那他就得每天坚持摆摊,直到赚到足够多的钱。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生意好时,很快可以赚到那么多钱,然后早点收摊回家。生意不好时,得摆上很久,才能达到那个目标。
这很不理性,生意不好时,延长工作时间只是为了赚到目标金额 。事实上,在生意好时,多摆一会儿,那就可以在生意不好时,不用摆上好几个小时了。需求高时却不知道把握机会延长工作时间,而需求低时却去延长工作时间,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风险规避心理。
如果说我给你一根香蕉,你大概会觉得开心吧?那如果我给你两根香蕉,然后又要回了一根香蕉,请问,你是否和上一个场景一样开心呢?
从理性上讲,对于你来说,得到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相比之下,你会觉得第二个场景比较糟糕呢?因为在第二个场景下,损失一根香蕉所产生的厌恶感,已经严重削弱了得到一根香蕉所带来的喜悦感。
假设在决定公平的情况下,有一个赌博游戏,抛一枚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你可以获得50000元;如果输了,你将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作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那为什么人们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同样可以用厌恶损失来解释,虽然说损失与得到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是人们对损失的敏感比得到的大得多。输掉50000元带来的不舒服,要大于得到50000元带来的愉快。
怎么利用厌恶损失?
如果说对于某一个问题,你有一套解决方案,可是你的朋友对这个方案稍有抵触,直接推行这套解决方案,会有阻力。
如果要推行,那就曲线救国吧,对朋友说
我们先试行一下,也就试半个月左右,到时再看看情况,如果证明了是方案不行的,那我们就改,这总可以吧?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你的方案没有差到一定程度,一般人都会倾向于接受这个方案 ,很少会要求改变。因为人们都是厌恶损失的,这个迂回的解决方法,可以帮你做到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