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如果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不学会思考,消化运用,那就等于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化贯通,举一反三。
说到“学”和“思”,既是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也要学会自己去思考。如果不去思考那将会在迷惘之中,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是凭空思考而不吸取前人的知识与经验,那也将一无所成。由此可见,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多么重要,而读书后不去思考或者不读书也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
孔子如此重视“学”与“思”。那么到底学和思在我们读书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在我看来,“学”是我们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环节,也是成本最低对自身利益收获最多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接触到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知识材料。才能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总结。学多了自然而然知识积累也就多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知识,我们才有水平跟认知能力去进行思考,才能理智的分析事情的对错。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进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思”是我们对“学”的应用和提高,是更深层次的“学”。只有通过“学”了解书本知识,再经过思考去理智的消化分解书本知识,从而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一味的学而不会进行思考,那只能被动,消极的接受。思维被圈进前人留下的知识也不会有惊人的成就跟业绩。同样“思”而不去“学”。就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价值,到头来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学习只有做到学跟思结合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