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文/竹溪云山

苏东坡,辛弃疾,词之“苏辛”,如诗之“李杜”,光焰万丈。

苏,辛,词的两座高峰,相看两不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说“天下文章在苏轼鼻尖定优劣”,然苏辛之高下,岂可定于一尊。

单就词而言,辛不输苏,顾随先生认为,“诗中太白,词中稼轩”,“辛词如生铁铸成,此盖稼轩一绝”,辛词似高于苏词,乃为一家之言。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空”,今人想着寻觅古人之踪迹,遥睹古人之生活而不可得,从一些古籍中有时也可窥得一、二,尤显珍贵。

南宋文学家岳珂,作为当事人在其著作《桯史》里有对辛弃疾生活画面的生动实录:

“稼轩以词名,每宴,必令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如何?皆叹誉如出一口。

既而作《永遇乐》序北府事……予时年最少,率然对曰:“童子无知,何敢有议?然必欲如范希文以千金求《严陵记》一字之易,则晚进窃有议也。”

稼轩喜,使毕其说。予曰:“前篇豪视一世,独首尾二腔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稼轩大喜,谓座客曰:“夫君实中予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

辛弃疾,当时以词名满天下,每次宴请宾客,都要安排歌女吟唱其词以为乐。

辛弃疾更是当众朗诵自己的得意之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并拍着大腿而笑,“风流犹拍古人肩”,辛之狷狂可爱跃于纸上,众人都认为正如其所说,一点也不夸张。

岳珂也在场,是最年轻的一位,辛弃疾问他对自己词作的意见。

岳珂回答说:“只是稍稍觉得用典故多了一点”,辛弃疾听后非常高兴,“正说中了我的毛病”,于是重新修改他的词作,一天之中改了十多次,改了几个月仍不满意。

从这里又看到了一位虚怀若谷,严谨创作,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辛弃疾。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相关联,古人所谓“时也、运也、命也”,辛弃疾也跳不出这怪圈。

他以庄子:“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自况,辛诗云: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幸许,这正是其人生最好的写照。

一2024.7.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