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来自万玮老师的讲座。
沃伦·巴菲特曾说: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总要问:“然后呢?”
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几乎其他所有领域。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有三个境界,一是记得,二是晓得,第三个则是明得。所谓明得,就是像费曼一样,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一个复杂深奥的道理讲明白。
如果历史学家们对于同一个历史问题持不同见解,我们如何确定专家们的判断谁对谁错?
有一位老师是这么开展教学的。她让学生们带着纸和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线路在校园里行走,把沿途观察到的人、事、物都记录下来,包括图像、声音等每一个细节。
在汇总阶段,同学们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描述都不一样。老师接着问,真相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真相?我们又如何看待后人记录的历史?这时候,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尼采的观点——没有真相,只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