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的山河辽阔,草长莺飞,风吹草动,漫山的杜鹃花开遍了山林。
趁着清明节回乡祭祖,爬了一回家乡那里我没有去过的山。
沿着新修的马路,驱车开到半山腰,路就止住了。仿佛修路人故意为之,不愿意直接将美景送入我们眼前,显得我们这些登山人毫不费力,山顶终究还是需要诸公去亲自爬一爬的。
蜿蜒而上的水泥路把青葱的山分成了2半,南面是茶园,一排排翠绿的茶树矮矮的循着半山腰缓缓而上至山顶。这一面的山不高,只有对面山的一半,所以很好爬,山上除了茶叶和茶树及三三两两的采茶人什么都没有。
经过我们小团队一致的意见,大家一齐把目标对准了另一边的山。
只要抬头仰望,就能见到山顶漫山的杜鹃花,它们在灿烂的笑着,这里一片,那里一片,在山顶的大石之间闪烁着,嘻哈着,使得沧桑且孤寂的不会说话的大石头们都热闹了起来。这些吵吵闹闹的花儿们一刻都不曾消停,谈笑间又躲到大石的身后去了呢。
就这样仰头看着看着恍惚间觉得当如金庸先生笔下写的那样: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上上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金庸先生句子里的云和霞,我冒昧的假想了下,应该就是这满山的杜鹃花无疑了吧!
就这样想着想着竟入了迷,被身旁的小伙伴用树枝戳醒了。“喏,给你,当登山杖用!"接下小伙伴的登山杖,大家就嘻嘻哈哈得跑进山林里啦。
刚开始往上攀得时候,脚下都是松软的黄土,脚踩进去会有浅浅的脚印坑,烟沙会飞扬在脚下,地上没有路,全是荆棘和小灌木,一个不留神就会扎到腿和脚。想是许久未曾有人来过了。心中不免暗自窃喜。随处可见的是乱石与依偎在乱石旁的野杜鹃了。我们爬的累了会在石头上小憩一会。不远处有一块怪石头突兀地横亘在半山腰上,一半悬空,一半扎根在山体里,有胆大的小伙伴径直跳过去,躺在上面呼呼大睡了起来。饱经风霜的枯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灿烂开放的杜鹃花,怎么看都是如诗如画的一幅美景。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待日头的小脚丫慢慢移到石头上,小伙伴也醒了,大家继续前行。
一路上与前路没有什么不同,依旧充满了荆棘,只是旁边多了些深深浅浅的圆圆的坑,这里一处,那里一处。大家惊讶好奇之余也想不出这是为什么缘由。也许是山爷爷为了告诫我们山路不好行,前路不好走。
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松软的土质变成了结实的板土,没有走一步就飞一步尘了。荆棘丛和灌木丛也越来越多,刚刚隐隐约约可以辨识的路也彻底消失,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去探寻路在何方。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登临山顶。我们只能找一些树隙大的地方钻过去,一边走一边移开黏在我们衣服上的刺藤。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登临山顶。
循着最后一块石头,小团队成功到达山顶。
这大抵就是传说中的人间仙境了吧!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么大片的杜鹃花,深一簇,浅一簇,在石头缝里,在山顶上倒挂着,在石头漩涡那仅有的一点并不充裕的泥土里,在这里,在那里,一片一片放肆的绽放着连路都不肯给你留。
想到这,给我留路的想法是极愚蠢的,这山之巅原本就是这些草木的!是这些矗立在山顶的饱经沧桑的灰黄色的石头的!更是这些明艳着耀眼的火红的杜鹃花的!有那么一秒,我竟然想要这上面有条路,想要将它们据为己有。而这上面本来是没有路的,也不应该有路。现在,或者未来。
我愿意一直这样在山巅站着,杜鹃花围绕在身旁,经历过千年沧海跨枯桑的一人高的石头矗立在身后。放眼望去,山河历历。连绵的不断的青山横亘在眼底,远处炊烟袅袅升起的人家,星星点点散布在田野里的油菜花。
未曾见过青山老,青山早已画好了粉黛。
这是我正在亲眼所见的山河辽阔。
我也见过大雪封门后,登临山巅所见的满山琉璃白,恰是人间绝色。苍茫寂寥之感循着脚尖延伸到万里江河。芦花深处孤舟一点,便觉江山与我同归与寂。
只是这青山,早已暗中换好了流年。
小伙伴们和我,足足站了两个小时,未敢伤一花一木。
待黄昏时分,我们才下山。
远处,隐约听见人声笑谈,不自觉加快了脚步,好奇心驱使我们上去瞧一瞧是何人。
三人,三锄,十棵半人高连根带土的杜鹃花。
“不知道哪里来的野孩子,到现在才下山,不怕山上有老虎吗?”其中一人三十来岁的样子吊高了嗓子朝我们喊道。
见我们并未答话,只是盯着他手里的杜鹃花看。他顿时向我们招了招手:"你们要不要?送你们一棵回家栽去,街上买一棵要五十块哇!”
我们依旧并未回话。只是绕过了他们继续默默下山。
春深暮薄,斜阳已晚。
各自沉默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