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点一点的死去”。这是一句法国谚语。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年轻时代,在今道友信的书《关于爱》中。那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书中的解释是,爱是为对方奉献和牺牲自己,这个过程也相当于一点一点杀死自己,抵达爱的彼岸的方式,也即爱的方式,就是宁愿舍弃自己也要去成全对方。
事实上,时至今日,对这句话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透彻,虽然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已在记忆里扎根。
有时候会突然联想到种子,如果你把一粒种子埋在地里,它会死去,它死去不是消失不见,而是长成了一颗幼苗,这颗幼苗成熟的时候又会生出许多新的种子来。
我们的生命又是什么状态?
据说地球上曾经生活的人类,加起来已经有1800多个亿了。无法相像的天文数字啊!除了分解成水和空气,其余部分全都融入泥土,重新进入大自然的循环,成为土壤中的养料,滋养了大地万物。
这是否也是一种爱呢?
有时候,你还是深深感觉到,爱确实与死相连,骤然改变或分开,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死?
生活残忍的一面降临,哭泣,咒骂,挣扎,全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也许大义凛然的放弃,就是一种不得不选择,不得不接受的残忍之爱。
凌蓝是一个27岁女子,结婚刚刚一年多,父母也只有她一个孩子。但是不久前,她选择了自杀,服用了大量安眠药,没有抢救过来。她的死犹如在亲人原本痛苦的伤口上又猛烈戳了一刀再洒上一把盐,没有任何办法,亲人内心的悲痛和思念只能让时间这个医生来慢慢医治和抚平了。
作为独生女,她原本是万分幸福的,从小享受父母的宠爱,人又长得漂亮,学业也很顺利,工作也不错。又找了一个帅气懂事的男朋友,两个人相当般配,感情非常之好。但在他们结婚前夕,单位的例行体检,她居然被检出了白血病。
这犹如晴天霹雳,打碎了她原本美好的对于未来人生的所有期待。男友最终对自己家人瞒了下来,婚礼如期举行。疾病也在结婚一月后告知了双方家长。来不及哀伤,短暂的震惊和恐惧之后,他们面对现实积极治疗,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现代医疗。
但是化疗和放疗不但让凌蓝失去了美丽的一头浓密秀发,还让她越来越消弱,人瘦掉几十斤,面色苍白,有气无力,情绪极度忧郁。虽然父母的爱不遗余力,虽然丈夫的爱矢志不渝,她还是变得沉默了。
内心生存的渴望与热情也随着痛苦的加深以及希望的渺茫,逐渐转变为绝望和冰冷的炭灰。生存的意志降低了,怕死的情绪在减少,对亲人的爱也掺杂在愧疚里面,加剧了对生命残存的那部分激情与活力的腐蚀。
她有医保,两家条件也不错,但是在天价治疗费这个巨人面前,他们变得越来越渺小。
治疗费用昂贵得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而带给你的活着的希望,却始终那么吝啬,那么微微了了。
因为有很多药物都不属报销范围内,却大批量地被使用,每天的医药费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甚至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一个人到底能承受多少种药物的混合与同时大剂量的没完没了的输入?即便身体强健的正常人,这么用药也会挺不住。难道没有更少的种类,更低的剂量,来让病人挺过每一天,并逐步好转吗?
除了低质量、短暂痛苦的延期一点死神的到来,医院不能做得更多。而自己也已无力撑下去了。 凌蓝很清楚这一切。
看到万般憔悴的父母,身心疲惫不堪的爱人,她的心碎了。
她很感激丈夫没有选择放弃她,和那些悲惨故事中的女主角相比,她已经够幸运的了,她也知足了。
倾尽家中所有换得自己一两年的苟活,她越来越不情愿。毕竟父母和爱人及婆家,还要继续生存下去,难道非得要他们把家掏干净,到了心力交瘁的时候,自己再悲惨的死去吗?
在没有人觉察的情况之下,心地善良的她暗暗下定了决心,并悄悄实施了行动。
亲人的悲痛自不必说,只有岁月可以带走失去亲人的悲哀。丈夫早晚都会迎来一个后来者,填补她的空缺,可是父母将在心中留下永恒的伤痛。她只是不愿意作为一个即将赴死之人,勉强活着成为亲人的累赘。死对她不光是解脱,也是留给亲人生存空间,是无力又无奈的爱的最后表达……
也许,此刻,她正在上天的某个角落里,静静凝视着忙碌的地球:地球依然在固定的轨道上旋转,生命依然附着在上面劳动,休息,梦想,娱乐……或者寻求其他们自认为喜爱的有意义的一切。
她只希望亲人能够坚强地活着,思念不必是长久的,放下这个负担吧,忘不掉也可以先包裹在心底,然后扭过身,照旧对他人与世界露出微笑。
爱是一点一点的死去。不是说爱减少了,爱消失了,而是爱在转化,在萌发,在悄悄地变成温柔的微风和暖暖的细雨,以另外一种方式滋润着我们,陪伴着我们。
她一定更希望,亲人从伤痛里走出来,晒晒太阳光,去感受来自大千世界的温暖。而自己于爱过的人而言,就如克里斯蒂娜的诗:
“若你愿意 就想念着,否则也可忘记。”
(本文图片来自:美女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