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书的撰写多半是按照这本书作者的那个年代的观念来写的。我们且借着别人的角度去认识一下。
刘备托孤的时候,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容忽视。所谓内忧即新旧势力矛盾有抬头趋势。外患则是魏吴等虎视眈眈。
正直烽烟四起之际,刘备临终前托孤这个安排一定要深谋远虑方可。
当时朝野之上能托付的人也就只有李严和诸葛亮了。但是他对于这两个臣子可没有完全放心呀。毕竟能臣篡位的事发生太多了。
他作为一个君王,一个父亲,他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保住江山保住新人统治地位。这无可厚非。
而他同时托孤于李严和诸葛亮。让两位新旧代表人物一文一武同时辅佐儿子,考虑周全。这样一来,李诸二人则地位相当,可以互相制衡。李严的启用也可以很好安抚各旧部署异动的心。为防患于未然,他还故意拔高诸葛亮的地位和威严。特许诸葛亮拥有“自取”的权力。
而刘禅,年纪轻历练还不够,又遇到这种动荡时期,稍有不慎就容易万劫不复。实在放心不下,但自己已无能为力。唯有将对儿子的教诲寄托在诸葛亮身上,毕竟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他还是相信的。
“相父”一说则可以让诸葛亮放开手去教诲刘禅。经过钦点,刘禅不会对他的教诲怀恨在心或忤逆不听的。
这样一来诸葛亮应当中心耿耿辅佐了,李严等也会按捺住那涌动的心,刘禅也不敢居高临下。这无疑可以让蜀国安宁下来了。对于外患来说,只要窝里没乱,自然会同仇敌忾一致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