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能移气,养能移体。曾国藩做事准则里的首条是默思静气,古人喜怒不弹琴。我的父母也常常提醒我,说话要放慢语速,想发怒时先做几次深呼吸。沉心静气,做事才能不毛不燥。
最近几天工作时,我深受浮躁情绪的困扰。一方面不希望浪费白天的大块时间,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上的一些挑战;另一方面,集中不超过二十分钟就宣告走神,然后不由自主切换注意力的行为让我的呼吸都充满焦躁。白天的八个小时陷入了手机与电脑之间的频繁切换,时间和注意力被切割成字节般长短,完不成任何有深入的事情,大脑也陷于下意识反应而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下午前部门领导的一项任务需求提出到我的小组,大脑给出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并立刻去执行了这个决定。大脑完全没有——“这个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对我们是否有益-对整个部门而言是否是合理的-这项任务的工作量有多大-我要不要接受-以什么样的方式拒绝/接受”——的回路。缺乏这种思考,经常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当时决定的状态伴随着飙升到三百的心跳,还有紊乱的呼吸。那一刻,我明白我似乎有点虚。
养气是特别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水磨功夫。每天都需要有意识地沉下心思考,克制身体下意识的第一反应,给信息流动到大脑的时间,也许只是几秒钟,就足够大脑用逻辑思维判别出这件事的利弊得失。
有一个外国人(忘记人名),他曾经连续七年,每天开始的第一件事是闭上眼睛思考25分钟,然后做出接下来一天的规划,并严格地完成。这种行为与一日之计在于晨极其地契合。一日之计的计,就是思考、计划,计划好了一天的任务,大脑切换的任务变少了,专注于事情本身的时间拉长了,产出也就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