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踏入5月,我在广州工作刚满一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国企,朝九晚五,双休,从来不强制加班,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但是工作任务很宽松,领导很少催着你交差。从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焦虑:“这也太安逸了吧,读了这么多年书这就一脚迈入老年生活了?”“工作太没意思了,专业能力得不到发挥”。。。度过一段茫然期后,我超级想要跳槽,但是去招聘网上搜一搜,发现社招职位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经验。好吧,既然暂时没资历跳,那就学吧,买了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开始看;觉得自己空闲时间太多了,总得干点什么,就在网上看了一堆大牛们介绍的经验,“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把兴趣爱好变成副业”,“如何写出阅读量过万的网红文章”等等。我还给自己买了本手账,写好每天的计划,保证自己每天晚上下班回来都过得充实。
我以为这样我就是个积极向上的好青年,这样就能治好我的焦虑症,特别是在广州这样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你稍微走得慢一点都会被别人“抛弃”。
然而,这种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并没有因为看了很多课程和知乎而提高,思维并没有升级,知识储备和技能仍然在原地踏步。我对于原有的兴趣爱好的热爱并没有达到把它们当成副业来经营的程度,想把它们学精学专反而成为一种思想负担。。。
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坑里,我开始停下来思考,我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焦虑真的是必要的么?
知识是没办法速成的
在生活节奏极快的一线城市,什么都求快,吃饭要快,走路要快,交通要快,赚钱要快。有一天商人们从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也求快中发现了商机,于是有了知识付费。大咖们把各行各业晦涩难懂的知识分解,揉碎,包装成一个个故事,段子,攻略,喂给需要快速汲取知识的我们。慢慢地,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已经从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变成了一门唯利是图的生意,“原价199元的课程1元起售”,"转发朋友圈即可免费获得课程”。。。知乎上很多问题的精选回答写着写着就在推销自己的专栏,live,稍微能笼络几万粉丝的小V就随便弄出一个课程卖钱,曾经看过几个live,看的当下感觉不错,后面能记下来的知识点寥寥可数,还不如以前看的专业书籍记得牢固。当知识的提供者只想着快点变现变现,跟直播网红攒了点粉丝就开始接广告卖化妆品有什么区别?
归根结底,大部分知识付费不过是让我们沉浸在“我在学习”的假象中,如果吸收的知识思想,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实践,仍然不属于自己。付费的课程只能是学习的渠道,并不能把知识融进你的知识体系里。我认为只有在自己知道缺哪方面的知识,怎么学,用在什么地方,带着很强的自我驱动的目的性,找到适合的课程,才能发挥课程的价值。贩卖课程的人并不是真的关心学习者的进步,只要忽悠我们买下课程就已经达到目的,就像逛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你要有自己的购物清单,才不会在里面迷失方向,忘记你踏进超市的目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感
这份工作真的像我以为的那么不堪么?我们要一直工作到六十几岁才能退休,这只不过是我第一份工作而已,也许一两年后我会选择离开,那这一两年我更应该积累项目经验和职场经验,确保自己跳出去的时候具备竞争力,即使退一万步讲,国企所做的互联网产品自然比不上外面的互联网企业,抛开项目不谈,我也可以学习如何成为成熟的“职业人”,比如向周围的同事学习,观察那些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哪些工作习惯,那些受同事领导欢迎的人有哪些特质,领导为什么会成为领导,有哪些过人之处等等,这里好歹是个职场呀。工作可以是变化的,不变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通了这些,我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感,不挑活干,有活干总比闲坐着好,即使不是交互设计师的范围我也愿意做一个搬砖的小工,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讨论,工作沟通,把学到的一点点心得记在小本本上。我的心开始沉下来踏实地做好交到我手里的工作,到了年底我拿到了不错的绩效和专业资格认证的证书。
对待专业学习虽然走了很多弯路,看了很多二手知识没有起到实效,但这并不能成为我就此不思进取的借口,我开始买纸质书看,而且不再逼着自己一定要快速看完,而是大概一周一本的节奏慢慢啃,做一些读书摘抄,如果整本看完感觉想法很多就写成读后感强化知识沉淀。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以我当前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我才会求助知乎或课程,通过他们加工过的系统知识结合实践来理解消化。
活出生活原本的样子
不久前,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自媒体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随后,韩寒发微博怒怼“这种文章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加。三四线城市一眼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欢飘摇动荡起伏不定有问题吗?”
韩寒的这段话说得太好了,在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我们不仅想要快速汲取知识,更本质的是想要快速获得成功。只是每个人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我自问并不是个对物质和名利有很高追求的人,现在的工资已经能让我过上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衣食无忧,赡养父母之外还能有点小积蓄,在金钱的方面我已经满足,既然手握着一份双休且每天下班有五六个小时空闲时间的工作,我何不做做饭,健健身,养点兴趣爱好呢?尤其是在回了趟老家过年,最近又去两个小城市旅游之后,发现当地居民生活节奏很慢,喝个茶看个广场舞就能过一下午,真心觉得我一直以为自己走得太慢了,也许只是大城市的他们走得太快了?适合自己的节拍,走起来才不会太累。比如我之所以喜欢摄影,并不是想要开影楼工作室赚钱,也不是想着哪天成为大牛去给别人讲课,作品拿奖之类的功利性目的,只是单纯地喜欢从取景器看外面的世界,可以发现一些肉眼无法感觉到的美好。所以我又何必看那么多课程把摄影变成一种机械的套路呢?我还不如一有时间就出去室外采风,走更多地方,积累更多的素材,拍得多了,加上有自己的想法,自然就能形成个人摄影风格了。
现在,我的每个晚上也过得很充实,做一顿精致的晚餐,练个瑜伽,睡前看会书,只是不像之前给自己定太多的计划和条条框框,一旦待办没能完成就会有挫败感。
最后,仍以韩寒的话结尾吧:“以上文字,看着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借口,千万别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人生漫漫,无论在什么处境之下,都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上学也罢,上班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