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技术应用
经过团队专家对第一章学习的指导后,进入第二章节时我首先开始思考技术应用的意义,正巧陈蕾老师发布的文章《课堂里的数据、信息与策略》中提到:
王绪溢博士给“信息技术融合课”下过这样的定义:信息技术融合课是运用技术采集与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生成和反馈的数据,教师基于数据所提供的信息,采取可促进师、生、教材间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达到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的目标,展现以生为本的新型态课堂。
文中强调:这个定义涉及五个要素:“技术”、“数据”、“信息”、“策略”和“目标”。很显然,“技术”是基础要素,负责采集各种学习数据。但它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
结论:在信息技术融合课里,把融入技术的数量多少、高大上程度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确实显得本末倒置了。
陈蕾老师的这篇文章帮助我厘清了思路,我也得出了自己的总结:信息技术融合课技术应用是教师用于采集学生反馈的各种学习数据的一种手段,进而方便教师在分析学习活动中基于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谈到技术又与数据分不开,本章第10课 谈到了理解数据,陈蕾老师的文章《课堂里的数据、信息与策略》中还提到:
在课堂的当下,教师根据学习数据即时调整教学策略,是一件需要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事情。但在“数据”与“策略”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即“信息”。
“数据”与“信息”有何差别?所谓“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而“信息”是人对数据解释分析后,所留存下来的对人有用的部分。从这个视角重新来思考“数据”,就变得不一样。我们所遇到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大多数都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然后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关键数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对教学理解深刻的教学平台,越是会为教学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要结合自己课堂当下的现状,对这些关键数据进行进一步理解,作出迅速而有意义的解释。此时,这类的“数据”便具有时效性,是有一定含义,是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便成为我们所说的“信息”。
了解了技术应用的核心意义,技术与数据、信息再到课堂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章技术应用的章节内容则要清晰很多。第二章节主要是围绕麻吉星魔法课堂教学系统的挑人、强权、计时、拍照、评价、计分等基础功能展开,如何运用好这些技术?这些技术的不同使用能采集到什么样的课堂学习数据?进而提取到哪些信息?对教学决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还可以怎么做?文中作者列举了很多的课堂故事,当真正理解技术的本质后相信不同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将会呈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