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百病之始,也是百病之终。
中医把天地间的风定义成肝,肝是风脏,肝像树木一样,风在吹的时候,树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木会去动。肝是风脏合并在一起,邪伤肝。
如果你吃的太饱,筋脈mai输送力量就不够,容易生痔疮。
如果大饮,喝太多,气逆,我们平常喝酒时会有短气,呼吸会比较短一点。如果你抬不动东西硬要把它抬起来,我们人出力抬东西是靠肾脏,背上有大抒穴,大抒是骨会大抒,脚上有承山穴,还有绝骨穴,髓会绝骨。承山就是承一座山,为什么能承山?因为肩膀有大抒。所以我们抬重量的时候是用骨头去抬的,而不是肌肉力量,完全是出力出在肾脏上,你强力要去抬,肾气乃伤。
高骨定义脊椎颈椎下来一直到腰椎的骨头。
讲阴阳,两者不和的时候,就像只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阴阳,定义下来就是阳要强,强到什么程度?强到密住阴不会耗掉。有的人阳很强,但是不够密,还是会耗阴,阴气乃绝。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决离,精气乃绝。
阴和阳在我们身上是互相牵制,缺一不可。如果阴伤到了,会影响到阳,阳就无法守住。阳伤到了,阴会耗散掉。如果阴阳决离,各走各的,很危险的状况下,我们人会生与寒热,比如说会忽冷忽热。
有寒热的病,中国人观念里面因于露风。就是你身体曝pu露在风吹之下,节气的改变才会产生寒热。所以说这种病是外来的。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急泄)。春天是风的节气。
夏伤于暑,秋天人咳虐。
秋天伤于湿,上逆而咳痰,进而发展为痿wei厥jue病。
冬伤于寒,春病温热病。
从身体里面发出的寒,大多是吃东西发生了问题。
外面伤于寒,夏天不会,夏天伤于暑,太热,冬天才伤于寒。所以冬天的时候不要出汗。
看上去一些温热的病,其实都是寒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
外面来看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
肝(酸)——>心(苦)——>脾(甘)——>肺(辛)——>肾(咸)——>肝
青—— 赤—— 黄—— 白—— 黑
中医认为,五味过与不及都不好。
如果过食酸味,肝气已津,脾气乃绝。因为过食酸味的话,肝气津液会增加太多,会伤到木。木会伤到土,会伤到脾脏。
如果吃太咸,咸味太重,口味太重,大骨伤,那个气劳短肌会伤到我们的骨骼。肾水伤到的话,咸味太重,会影响心脏。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蘅,吃的太甜,会伤到肾脏。肾脏伤到了,会看到黑色,我们人五脏里面肝心脾肺肾,配合着五脏的原色是青、赤、黄、白、黑。
常人这些色原来是藏在藏里面,青色的存在肝脏里面,红色的存在心脏里面,黄色的存在脾脏里面,白色的存在肺脏里面,黑色的存在肾脏里面。
当你的肾脏受到影响的时候,黑色待不住,往外渗,看到气色就是黑色。黑的没有亮。
如果吃的过于苦味,脾气不足,胃气乃厚。胃过于辛味。
所以我们吃东西味道要调和,不能太辣太咸太酸太苦太甘,平均最好。
蔬菜的原味是微苦。平常饮食要清淡。
病人生病的时候药物味道就很厚重,治病。
如果能够调和这五个味道,身体就不会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