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湿:推荐穴位
️推荐一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
推荐二
艾灸去除湿气的穴位,一般主要是丰隆穴,其位于小腿前外侧,有祛痰、祛湿的作用。
或是足三里,其位于外膝眼下,有疏风化湿功能,补中益气的作用。
或是中脘穴,曲池穴等学位。
推荐三
可以艾灸一下穴位: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可达到祛湿目的。
推荐四
可以艾灸下肢阴陵泉、三阴交、后背脾俞穴、肾俞穴。这些学位可以利尿祛湿。
建议你,可以艾灸双侧下肢阴陵泉,三阴交穴位,后背部可以艾灸双侧脾俞穴,肾俞穴。这些穴位可以利尿祛湿。
推荐五
可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合谷等穴。
推荐六
艾灸祛水湿主要穴位
水分穴、足三里、丰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如果记不住穴位,那就顺着小腿内侧脾经从上往下灸,湿气重的人,刚开始灸可能会有刺痛感,坚持灸下去,你会发现,连腿都会变美。
另外要少吃盐去水肿,经常吃多盐的食物,容易令体内
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脉(百会、命门尤其要灸)背部腧穴:
百会是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交汇之处,是诸阳之会。
颈椎、胸椎心俞部位、腰椎这三个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一个部位艾灸60分钟,如果臀部也是常年凉凉的,也可以艾灸,祛除臀部寒冰。
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