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这本书,是唯一一本让我读过之后,隔一段时间之后又拿起来翻看的书。倒不是因为第一次的阅读让我对它产生了多少好感,纯粹是因为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这本书,可是我却无法参与进去,我不禁问了自己一声:
你不认真看还怎么装逼!
这句话是多大的原动力啊!于是我又一次拿起了这本书,全书的节奏依旧缓慢,内容偏向生活化,若不是我强迫症严重,第一次阅读时,真的会停在前面就不想看了。有时候真的需要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这本书以方鸿渐的第一视角叙述了他出国归来后的谋求之路。笔风诙谐幽默,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方鸿渐对生活求而不得的惨境。他是幸运的人,因为他找到了爱情和事业上的方向。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人,因为两者他都不满足!
事业上的追求令他辞去老丈人的点金银行,一路辗转到三闾大学任教,也是在这一趟旅途中,结识了让他感叹命运弄人的孙柔嘉。爱情上的追求促使他在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之间陷入痛苦的轮回,得到的并非所爱,得不到的总让他隐隐作痛。这种事业和爱情上的双失败可能需要归因于他的矛盾性格:好强却懦弱、眼高却手低、自视清高却流于俗套。
不过也正如《围城》的荐读标语所说“围在城里的想出去,围在城外的想进来,对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假如他最终当上了三闾大学的教授,也如愿娶了心爱的唐晓芙为妻,他的生活就能如意嘛?人的贪欲总是在驱使我们否定现有的一切生活,或好或坏都难以避免。
所谓命运弄人就在于,就算你有得选,你也总觉得当初没选的那个决定是最好的决定!
这座深深套住方鸿渐的围城其实就是人性的欲望。叔本华曾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痛苦,然而一旦欲望得到满足时,又会觉得无聊和空虚,于是萌生更大的欲望,欲望产生痛苦,这种循环将伴随他的一生,直至死亡。
于是总是会在生活中见到这种情况,事业有成的人向一个寻求温饱的人抱怨工作的不满和事业的无成;刚刚走进婚姻殿堂的人向单身朋友诉说怀念以往的自由。摒弃对他们的恶意揣度,这种欲望的轮回其实支配者每一个人。此刻,我们都是方鸿渐。
《围城》是以民国为背景,在这个如此敏感的年代,人们总希望这部小说可以被赋予一些批判社会的性质。或许是阅读能力不够,我所看到的《围城》讲述的故事中充满着戏剧性和趣味性,只是稍稍在这趣味中又添加了一点不幸。至于是感叹人性的不幸还是社会的感叹,仁者见仁吧。
记得我第一次看完《围城》时,对小说最后一句收尾感到十分迷茫,“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言语,一切啼笑”。此刻不妨怀着敬意大胆理解,这有序的滴答声如警钟一般,默默地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悲剧的轮回,这声音深于一切言语,充斥着对人性难脱宿命的感伤。
每个人都难以逃出这个轮回,有人安之若素,有人焦躁不堪,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内在追求。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迫使我们的双眼只顾看向远方,若不谨慎,可能一颗石子就能让我们跌倒在地。
学会珍惜眼下的生活,才是对未来的最好馈赠。
最后想引用杨绛对《围城》的评语作为结束语,因为杨绛的一再肯定和热忱,才迫使钱钟书的灵感犹如泉涌,这是属于他们俩的围城。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