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雨,接近中午雨停,下午牵着妹妹的手下楼闲逛,门里看着外面的树随风摆动,以为会很凉,走上几步,竟然出汗了。
秋天就是秋天了,那风刮起地上的落叶旋转翻飞,总是有了些落寞的味道。偶尔感觉气爽,也有感觉闷热的时候,这是夏天还舍不得离开吗?
四季更迭,总是有人喜欢春,有人喜欢夏,或是金黄的秋,也有喜欢飘零的冬季。那些跌落谷底的心情,唯有那寒冷的冬能够读懂吧。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总有一帧风景会触动你的心,愿意为之柔软,契合着彼时的心情,忍不住在脑海里盘旋回味。
雨来时便听雨,风来时便听风,你感受到的风或雨,和诗里的风景并无两样,只是你是否愿意以热爱之心,去善待你可以感受到的一切。
艺术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若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里,没有这烟火缭绕的熏陶,怎么才能让人感受到触痛心灵的共鸣呢?
可以走路,可以看云,可以撑伞,可以远足,只要是你可达之处,就是你最值得珍视的美好,若是没了这真切的寻常时光,你要如何去努力热爱每一个可以把握的当下。
没有谁的世界是完美的,把仰望别人的目光慢慢收回,好好看看你目光可及之处的美好,那是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虽然有时会令你沮丧,但是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属于你的唯一的世界,是你需要用心把握,努力感受的,原本堆砌皆为身外之物,衡量的标准也不唯一,不见得那些你遥不可及的,就比你可触的美好更加了不起。
脚步丈量不到的远方,让我们用精神世界的美好去填满,身体或心灵,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让那些文化的瑰宝去抚慰我们原本孤寂的灵魂。
这两年非常火爆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节目,燃起了许多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与追寻,也让更多的人读到了很多离教科书很远的诗词。
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典咏流传》有一期,由乡村教师梁俊,和他曾经教导过的孩子们唱的一首清代袁枚的《苔》,简单的吉他弹奏,未经修饰的声线,质朴的脸颊,让人听了忍不住泪流,又愿意一看再看。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我们都是如此纯洁的孩子,只是在不断前行的步履中,让那份初心渐行渐远,忘了要如何去追寻生命中最纯粹的美好,哪怕你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你,也有自己的骄傲,也可以绽放成最美丽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