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又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才会细细回想父亲。又一次读起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背影》,心中对父亲的情感不断翻腾。朱自清先生的父亲送别他的场面是最为人深刻记住和触动的,他的父亲为他仔细地打点着一切事宜,亲自送他去车站,拜托茶房好好照顾他,为他翻铁道买橘子……每每阅读于此,总是热泪盈眶,因为我们在里边看到的,不正是自己的父亲吗!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兴奋,没开学就计划着自己一个人提着行李去学校,不要任何人陪伴,想像个独立女生一样自己出门,潇潇洒洒。但是这个想法被父亲打消,他不放心我,坚持要送我来学校,我不满地瘪了瘪嘴,心想着我都成年了,父亲未免太过小心,况且学校也不是很远,何必事事亲临。和父亲一起来到学校之后,有师兄师姐接待,一路指引,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学校情况,我兴致勃勃,而父亲,只是一路上默默地在后面,陪着我放置好行李,买完所需物品,直到最后快离开的时候,才对师姐说:麻烦你多费心照顾她了。而我却在想,大学了大家都是独立的成年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谁还会帮你照顾女儿,觉得这话根本没必要说。那次父亲回去深夜才到家,后来我才知道他不舍得坐较贵的大巴车,而是在火车站等了几个小时坐晚班的火车,很晚才回到家。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满腔年少热血,自作懂事,不正像是《背影》里年少时的“我”一样,不懂得父亲的苦心关怀,却在一旁暗笑他的迂,真是如先生所写的:“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们总觉得自己够“聪明”了,认为凡事能比父亲看得更明白,做得更完好,但其实我们还并不够“聪明”,不能真正去理解父亲的小心翼翼和多此一举,那些举动不是因为父亲迂,而是一遇到你的事儿,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投入着,比任何人费出更多心和力,想为你铺好一切,想你前路无忧。而我们应该真正“聪明”起来,所思所行不负父亲真正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