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正月二十七,我独自一人去登泰山。
自己一人前往泰山朝拜,是由来已久的心愿,之前已登过八次,或与好友,或陪亲人,或带团队,惟有这次,可以不计时光,不必匆匆,可以尽情地让身心沉浸在这群山万壑、自然神奇之中,可以更加虔诚地朝拜这五岳之尊了。
因为邹平至泰安的长途车早班只有一趟,天刚蒙蒙亮准备动身,至泰安虎山公园,经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至红门宫时已是近11点。之前的八次登山,有六次是从红门宫步行至玉皇顶,再从玉皇顶步行而下,一次是步行登顶,坐索道缆车下山,还有一次是车上车下。这一次,我决意徒步上下。
行至万仙楼,楼东空地上有三株古柏,至今已有三百余年,三株古柏由南向北,长次分明,并列而生,南着为长,古姿端庄,人们将其寓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故而起名为“三义柏”。我拍一照发于微信,曰:好兄弟当与此合影。人一生得一二知己、三五好兄弟,足矣。
万仙楼前,我双手合十,向“老万仙楼前,我双手合十,向“老奶奶”祷告,请她老人家佑我顺利平安。老人们讲,“泰山老奶奶”是非常灵验的,你向她祷告,“泰山老奶奶”知道你来了,会派手下的神将前来助你登山的。不由得不信,在泰山上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年迈的老人家,他们是不屑于乘坐山上的交通车和缆车上下的,他们缓缓行走在朝拜的“天梯”上,移步坚实,神色笃定而奕奕。
过万仙楼,回首,楼后门洞上方三个大字——“谢恩处”,意为登山归来,要在此处叩谢“泰山老奶奶”一路护佑,我许下愿,下山到此时定要三叩而拜。 拾级而上,一路较为坦平,并无太多起伏险峻。徐徐步行,看两旁劲柏虬枝,赏碑文石刻,偶有鹊鸣莺啼,空中多云,并不见阳光,远处群山薄雾似纱,山间沟壑偶见残雪。早春的清风和着柏树的香味,使得头脑颇为清爽,脚下的步子又立时轻快不少,不多时便望见斗母宫。
路上有几位同行的南方游人,见到“斗母”二字大为好奇,不解其意,于是我主动承担起义务解说,也好让远来的客人了解泰山这座承载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名山。其实“斗母”应做“斗姥”,斗为北斗众星,意为北斗众星的母亲,是为道教传说的女神,斗母宫古为为进山第一香,多年前来时还见到香火缭绕,近年因防火意识加强,山上除碧霞元君祠外的焚香炉外,已不允许进香焚纸了。
几次进山,都不曾在经石峪逗留几次进山,都不曾在经石峪逗留,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去瞻仰一下这“大字鼻祖”。出斗母宫,向东北方向岔路而行,山间盘道蜿蜒,过漱玉桥,登高至高山流水亭,一大片河道中的平坦石床便映入眼帘。此间只有三两游客,我站在神聆桥上,山风微拂,鸟鸣深涧,两千多平米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石刻就那么静静地独对山林碧空上千年,古朴、不争,心性立时空灵起来。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如是我闻。瞻仰多时,原路返回至主道,途中两只花喜鹊正在眼前枝头,歪着脑袋打量着我这俗尘的不速之客,我停步拿出手机,随手拍下它们的影像,二位却也不惊不怕,气定神闲,呵呵,“抬头见喜”。
返回主路前行,过总理奉安碑,经柏洞,便至壶天阁前,山势阶梯也突然地陡峭起来。壶天阁三字是乾隆皇帝所书,道家的神仙胜境谓之“壶天”。相传东汉一个管理集市的小官吏遇到一位老翁卖药,老翁在集市悬挂一把小小的酒壶,每次卖完药后就跳入壶中不见踪影,集市上其他人都看不到这件神奇的事情,唯有这个小吏可以看到,于是他就去拜访这位老翁,老翁便带他一起跳入壶中,原来这小小的方寸之壶中,竟是华丽的琼楼玉宇,云烟缭绕,另有天地日月。这就是“壶天日月”。小时候读到过这个神话故事,直到今日都好心生向往,所以每次来到壶天阁前都会驻足片刻,有些小小地期待某位仙人从高高的台阶上的洞门里飘然而出。壶天阁楼洞两侧有内外两联,内联曰: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如翠微。外联曰: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至此,大约是泰山海拔的一半吧。洞门两侧各有一株古柏穿墙生出,东西而峙,像极了两位守护仙门的神将。
过壶天阁便是回马岭,据说宋真过壶天阁便是回马岭,据说宋真宗骑马登山至此,山陡崖峭,盘道曲折,马不能行,只得下马步行登山。我多次来泰山,知道接下来到中天门一路,乃是考验体力和意志的第一段险途,于是坐在路边石栏上稍歇,吃点东西,喝点水,补充体力。素以为登山最好的饮食就是白开水加烧饼咸菜,山涧旁,凉风习习,略有寒意,远眺泰山西边众山,如墨色隐出隐现,一手执油烧饼,一手执咸菜块,不时痛饮几口人间至品上饮白开水,好不惬意快哉!
接下来一路,果然是步步为艰,尤其是药王庙前的一段,已颇有十八盘之势,不时有游客停步捶腿,叹曰:“怎么还不到中天门啊!”经药王庙,又在步天桥小憩片刻,继续前行,前方阶梯忽向左转,陡峭异常,心知登过此处便是中天门了!不长的一段阶梯,却是歇息了几次,登上最后一级石阶,眼前镜像豁然开阔!迎面一座古朴的石坊,上书:中天门。
四周峻岭耸立,山谷开阔,楼阁簇拥。东边山峰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蜒远伸,可眺天地、俯城郭。立于石坊之下,北望岱峰,巍然通天,群山拱立,楼台石刻,茂林天梯,浑然成画!
下得石阶,是为“快活三里”,一路平坦,春风得意,一路疲惫顿消。前行少时,又重新拾阶而上,石阶也越来越陡,越来越窄。远远望见一座石桥,横跨山涧之上,两侧危峰陡立,桥下深谷怪石丛生,桥身正中刻:云步桥。
明代陈凤梧有诗云:“百丈崖高明代陈凤梧有诗云:“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蜒。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记得2003年来时,正逢夏日大雨过后,站在云步桥上,北见山水自岱顶奔流而下,至桥北峭立石壁处化飞瀑而下,珠飞玉碎,龙啸雷鸣。桥上水雾蒙蒙,沾衣即湿,桥下如龙出洞,喷薄而去!时隔多年再也没有见到那时的壮观景象,也为当日的幸运而感慨。桥周围石刻琳琅满目,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月色泉声”等等,历代遗迹、各种字体集于一处,叹为观止。桥旁有古石亭,名曰:“观瀑亭”,书有一联:“且倚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对联中的“爵松”便是“五大夫松”。过云步桥向北,盘路而上,路西有松两株。传说秦始皇登泰山至此,遇大雨,幸有路边一棵松树得以避雨,秦始皇高兴之余便封此树为“五大夫”。原树早已湮灭于历史之中,后人误传为五棵松树,至清代又补种五棵,因雷火只留下两棵了。“五大夫松”是泰山上唯一受过封赏的植物了。如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我们也可以重走一下两千多年前那位始皇帝登山封禅之路了。一路上行,经望人松、朝阳洞,至对松山,此处望去,对面山岭上青松一年四季傲然耸翠,或破岩而出,或临崖危立,或如虬龙腾碧空,或如长剑刺苍穹。这里开始,便是泰山闻名于世的标志之一,是登泰山最有挑战性的一段,也是令很多游客双股战战的地方——十八盘。
十八盘如天梯,悬于东西两座山岭之间,古诗曾云:“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抬头向上望去,朱红色的南天门半隐于云雾之间,盘路陡绝,云梯倒挂,令人心生敬畏,正是“登山如登天”的意境啊。泰山之壮美,由此一观,尽在此攀啊!
03年随团走到这里时,突来瓢03年随团走到这里时,突来瓢泼大雨,电闪雷鸣,顷刻石阶流水成河。团里有位老魏师傅淋雨身体不适,加上有点受惊吓,瘫坐在地。我脱下身上的雨衣给她穿上,安慰并鼓励她坚持走到前面有房屋避雨的地方,待雨停以后又照顾她登上南天门。下山后,老魏师傅送给我一个大大的平安符,说是特地从山上为我求的。很幸运的是,那次大雨过后,我们在岱顶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泰山云海!云涛翻滚,波澜壮阔,变化万千,如在仙境九天,真是幸甚至哉!
挪步至升仙坊,已是粗喘不断,接不上气来了,双腿颤抖,几欲坠地。歇息时,几名游客在升仙坊前兴奋不已,不停拍照留影,嘴里高喊着:“哈哈,我们成仙了!”受到他们情绪的感染,我也精神一振,继续前行。
所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不觉中已到最为险要的紧十八盘,南天门就在眼前!兴奋之余,回首向来路望去,一阵眩晕,双腿一软,吓得我赶紧抓住铁栏杆。石阶颇陡,前面的人就在自己的头顶处,石阶也非常的窄,仅刚刚容得下一只脚,我两手抓住铁栏杆,一步一挪,三步一爬,虽是初春,却早已汗流满面,湿透了衣衫。唉,当年可是身轻如燕健步如飞,由红门至玉皇顶九天往返攀登四趟的。
不知歇息了几番,抬头,眼前映入一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横写三个金色大字:“南天门”!哈!终于来到这天上宫阙!满身哈!终于来到这天上宫阙!满身疲倦顿时一扫而空,蹬蹬几步窜到南天门前,转身向后望去,只见来路漫漫,置身霄汉,俯视下界,山伏若丘,天地空阔,无可名状,心生胆色,胸满豪气,大喝一声:“我来也!”不理会身边游人眼色,向南天门里走去。
南天门内院内有殿堂,供奉着东岳大帝,古时候历代帝王登泰山祭天封禅,是要通过东岳大帝与上天沟通的。在老百姓的心中,东岳大帝更是泰山一方的山神,护佑着齐鲁大地千万百姓民众。转过几级石阶,是一座近代新建的石坊,上有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手书“天街”二字。记得那次登山大雨后泰山云海忽现,我漫步在天街,右手边云涛滚滚,如在九天,仙雾缭绕,奇景似幻,真的是一个天上人间!
来到白云亭,身后是万丈悬崖,凭栏望去,山间薄雾似纱,远处山头若隐若现,真个是“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
从南天门至白云亭,集中了众多的历史遗迹,石碑崖刻,更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
边行边观赏沿途胜景,前方石阶崇叠,垒台之上有殿堂巍峨,金碧辉煌,是为“碧霞元君祠”。这是此行最重要的朝拜之地,供奉“碧霞元君”,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能佑众生,福祉万民的“泰山老奶奶”。整顿衣衫,肃容端仪,一路朝拜进香祈祷不做详述。
登山岂可不登顶?玉皇顶乃泰山主峰之巅,是历代帝王登泰山封禅祭天之处,亦是观日出,眺黄河的佳地,只可惜此番穷尽极目也无法看到黄河玉带,也无时间等待明晨一观日出的壮丽景色。世上无尽美之事,留有期待,再次登临!
在岱顶再次饱览山河壮美,便计划下山。时间已是16:30,下山索道17点关闭,应该是赶不过去了,索性再次步行下山。一路走,用不同的视角享受着这自然之美,感受这人文历史的气息,颇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待下到十八盘中段时,左腿膝盖开始疼了起来,弯起来放不下,放下了抬不起起来,只得扶着栏杆,僵硬着左腿两步一个阶梯地往下走,下到中天门时已是18:30了。稍歇一会儿,自行按摩了下两腿,咬牙继续颤颤巍巍地前行,待走到万仙楼处,已是过20:00了。在谢恩处,我回身向山上三叩拜谢,一路平安,一路顺利。
下得山来,乘火车到淄博,回邹平,已是4日凌晨4时了。一路睡意无。 人一生匆匆,总有些事情要去做。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真诚对待自己的内心,也无惧于任何的苦难。
这次朝岳,圆了我多年的愿。